昨日,導報記者在廈門自貿片區揭牌儀式上獲悉,廈門海關集中推出航空維修服務外包、關檢一站式查驗場、保稅物料調劑等14項監管創新制度。廈門檢驗檢疫局也為廈門片區“量身訂造”多項試驗項目,廈門自貿區經驗開始上路。
海關推首批14項創新制度
企業服務:擴大臺海快件試點
●1.境內外維修:自貿區內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內,維修企業既可以維修境內產品,也可以維修境外產品,擴大了企業業務范圍,降低成本。
●2.委內加工:境內區外企業可以委托區內企業加工生產,利用區內企業剩余產能,降低企業成本。(需海關總署核準)。
●3.保稅物料交易:放開加工貿易企業的剩余料件交易,無需滿足“四同”條件。(需海關總署核準)。
●4.擴大臺海快件試點:推動兩岸海運快件雙向正常化運作,助推廈門對臺快件郵件物流集散中心建設。
監管:企業可任選口岸報關通關
●5.選擇性征關稅:對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內企業生產、加工并經“二線”銷往國內市場的貨物,企業可根據其對應進口料件或實際報驗狀態,選擇繳納進口關稅。
●6.電子運抵報告取代進場章。
●7.貨物分類監管:根據貨物的稅收狀態,實行信息化系統分類監管。(需海關總署核準)。
●8.一關通:在同一關區內實現通關一體化,企業可以在區內任選口岸報關通關。
●9.關檢一站式查驗場:關檢共用查驗場,共同進場同時查驗。
●10.出入境船舶單一窗口信息系統。
●11.航空維修服務外包。
●12.海關綜合服務大廳整合。
金融:允許開展融資租賃業務
●13.融資租賃:允許符合條件的企業在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內開展融資租賃業務,分期繳納租金,對融資租賃貨物按照海關審查確定的租金分期征收關稅和增值稅。
●14.期貨交割:即允許企業在海關特殊監管區域以保稅監管狀態的貨物作為期貨交割標的物,開展期貨實物交割。
檢驗檢疫12項試驗項目
為服務自貿區建設,廈門檢驗檢疫局一共推出了27項試驗項目,其中19項適用于福建自貿區三個片區;8項則為廈門片區“量身訂造”。目前已具備條件并實施了其中的12項。
●1.檢驗檢疫通關無紙化:不再簽發紙質通關單,海關憑檢驗檢疫機構提交的電子通關單數據放行。
●2.檢驗檢疫分線監督管理:在進出境“一線”實施檢疫和重點敏感貨物檢驗,在“二線”實施貨物檢驗和監管。
●3.進口貨物預檢驗:根據企業申請,對海關特殊監管區內擬進口的法檢貨物預先實施檢驗,快速核銷驗放。
●4.入出境特殊物品風險管理:疫苗、血液制品等特殊物品可在廈門進行風險評估,無需繞道。
●5.第三方檢驗結果采信:將原有核心施檢環節交由第三方檢驗檢測機構完成,同時強化事中監管和事后追責,已有6家檢驗機構納入采信范圍。
●6.全球維修產業監管。
●7.動植物及其產品檢疫審批負面清單管理:活動物、水果、糧食等高風險貨物列入負面清單。
●8.中轉貨物產地來源證管理。
●9.推進“單一窗口”建設,簡化檢驗檢疫入區申報手續。
●10.跨境電商便捷監管。
●11.臺灣輸往自貿區食品農產品快速驗放。
●12.改革簡化產地證簽證管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