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產業增加值11.24億元 同比增長3.3%
第二產業增加值1459.56億元 同比增長7.9%
第三產業增加值2755.36億元 同比增長4.3%
農業生產平穩增長
上半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2.41億元 同比增長3.2%
工業生產穩健向好
上半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5%
服務業較快增長
1月至5月,全市規模以上服務業實現營業收入1904.16億元 同比增長10.1%
消費市場活力釋放
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01.27億元 同比增長6.5%
財政金融平穩運行
上半年,一般公共預算支出586.07億元 同比增長5.1%
昨日,廈門市統計局發布2025年上半年經濟“成績單”:經初步核算,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4226.16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5.7%。
今年以來,廈門市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全市上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持續深化拓展“三爭”行動、開展“奮力拼搏、奮勇爭先”專項行動,加快落實積極宏觀政策,錨定新質生產力培育主攻方向,著力穩就業、穩企業、穩市場、穩預期,推動結構調整與動能轉換同頻共振。從數據來看,廈門經濟高質量發展“韌”的根基不斷夯實、“活”的動能持續迸發、“新”的勢能加速集聚、“實”的成效惠及民生,一幅兼具速度與質量、活力與韌性的發展畫卷正徐徐展開。
關鍵詞:韌
抗壓能力凸顯 經濟底盤堅實
第一產業增加值11.24億元,同比增長3.3%;第二產業增加值1459.56億元,增長7.9%;第三產業增加值2755.36億元,增長4.3%。面對復雜的外部環境,廈門三次產業相互支撐、內外循環深度聯動,筑牢了經濟發展的堅實根基。
全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2.41億元,同比增長3.2%。其中,農業(種植業)產值10.13億元,增長3.5%,主要經濟作物生產穩中有升,蔬菜播種面積和產量分別增長2.1%和4.7%;林業產值0.03億元,增長1.1倍;牧業產值3.45億元,增長2.7%,生豬養殖為主要帶動,生豬出欄量增長10.1%,肉類總產量增長5.8%;漁業產值3.02億元,增長3.3%,其中,遠洋捕撈帶動有力,產量增長4.2%;農林牧漁專業及輔助性活動產值5.79億元,增長3.1%。
電力是經濟發展的“晴雨表”,今年上半年,我市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8.7%,工業用電增長8.9%,這是企業“開足馬力”生產、工業經濟發展動能有力的一個縮影。上半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5%,規模以上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0.6%。主要行業帶動顯著,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金屬制品業三個行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3.3%、21.4%和1.3倍,合計拉動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8個百分點。
1月至5月,全市規模以上服務業實現營業收入1904.16億元,同比增長10.1%。其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實現營業收入705.68億元,增長23.8%;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實現營業收入541.27億元,增長10.4%,云計算、大數據等數字產業集聚效應顯著。這兩大行業對規模以上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長的貢獻率分別達78.0%和29.2%。規模以上高技術服務業實現營業收入572.60億元,占規模以上服務業的三成,增長10.0%,推動服務業向高端化、專業化方向加速邁進。
關鍵詞:活
政策效能迸發 市場活力涌現
政策紅利精準滴灌,經營主體各顯其能,新消費、新動能在互動中迸發蓬勃生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01.27億元、增長6.5%的背后,是“政策引導-市場響應-創新迭代”的良性循環,讓經濟肌體始終保持旺盛活力。
基本生活類消費平穩增長,限額以上糧油食品類、衣著類商品零售額分別增長5.4%、9.6%,合計拉動限額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3.6個百分點。
商場排隊的黃金柜臺前,“00后”正在為他們心儀的潮牌黃金定制刻字;美妝專區,眾多國際一線品牌的快閃店在廈進行首展首秀……限額以上金銀珠寶類、化妝品類和體育娛樂用品類商品零售額分別增長3.1倍、1.0倍和18.6%,品質升級類消費持續增長。
“買一臺4000元的手機,省了500元,有了補貼,今年全家很多東西都‘煥’新了。”正如市民老黃所說,廈門聚焦3C產品、家電家裝、汽車等重點領域推行以舊換新和購新政策,提升了市民消費意愿,補貼帶來的“政策杠桿”效應立竿見影。數據顯示,在3C產品領域,限額以上智能手機、可穿戴智能設備、照相器材類商品零售額分別同比增長20.9%、1.1倍和9.8%;家電家裝市場也迎來熱潮,限額以上家電類、家具類、建筑及裝潢材料類和五金電料類商品零售額分別增長16.8%、2.8倍、2.4倍和1.6倍;汽車領域,新能源汽車消費增長9.7%,政策補貼與充電設施的不斷完善,有力推動了綠色消費理念的落地和普及。
關鍵詞:新
動能迭代加速 創新動力澎湃
從高技術制造業的“加速跑”到數字經濟的“深融合”,新質生產力正成為驅動廈門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技術突破轉化為優勢產品,數字代碼重構消費場景,新舊動能轉換迸發澎湃活力……一個“新”字,讓產業升級的軌跡可感可知。
工業創新碩果累累,“科技賦能”成效顯著。高技術制造業保持領漲,增加值比去年同期增長18.6%,高于規模以上工業8.1個百分點,拉動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9個百分點。新產品保持較好增勢,鋰離子電池產量增長85.3%,新能源汽車增長10.6%,這是企業緊密跟蹤市場需求、加快技術迭代的成果體現。
依靠技術創新,廈門工業品在國際市場上成功突圍——在全球貿易格局深度調整、市場需求波動頻繁的背景下,全市規模以上工業銷售產值增長8.3%,比一季度提高0.3個百分點,產銷銜接進一步改善;此外,從出口來看,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出口交貨值增長8.5%,高于銷售產值0.2個百分點,出口交貨值率29.2%,在出口形勢復雜多變的背景下展現出較強發展韌勁。
數字消費蓬勃生長,“數字賦能”重塑場景。限額以上單位網絡零售額增長19.2%,電商直播、社群團購等新模式層出不窮。限額以上住宿餐飲企業通過公共網絡實現的餐費收入占比24.1%,增長15.3%,“線上點單、線下體驗”的消費融合加快。數字技術不僅革新了消費場景,更在生產端發揮重要作用,信息傳輸軟件業的快速發展,為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提供了有力支持。
關鍵詞:實
民生底色鮮明 發展成果惠民
廈門的發展,是帶著溫度的民生改善。從教育醫療硬件升級到居民錢包越來越鼓,從交通物流順暢循環到人民生活穩穩幸福,“實”字貫穿始終,讓高質量發展的成果看得見、摸得著、暖人心。
半年來,民生投入保持增長,公共服務持續升級。財政支出優先保障民生需求,一般公共預算支出586.07億元,增長5.1%。社會事業投資增長49.6%,其中教育項目投資增長53.2%。新建學校、校園設施升級等項目穩步推進,優質教育資源供給持續增加;醫療、養老等領域投入同步加大,公共服務短板加速補齊,讓市民切實享受到經濟發展帶來的紅利。
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4.6%,人均生活消費支出增長4.8%,生活水平穩步提高,基本生活消費得到有力保障,物價指數溫和上漲。
交通物流保障有力,經濟社會循環順暢。交通物流高效運轉,公路運輸總周轉量增長2.4%,水路運輸總周轉量增長6.0%,為商品流通提供了堅實保障,確保經濟發展既有“速度”,又有“溫度”,有力促進了經濟社會的良性循環。
從學校工地的鋼筋水泥到居民錢包的“小確幸”,從菜市場的穩定物價到物流線上的順暢流轉,這份“實”,讓城市更有溫度,讓生活更有質感,更讓每一個廈門人在發展中感受到實實在在的幸福。
(廈門日報記者 沈彥彥 通訊員 陳雅璇 顏藝芬)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廈門:近兩百輛早餐車出動 為環衛工人送愛2025-07-23
挖掘泉州的鄉村之美、名橋之美、名山之美、飲食之美,讓時代記憶在城市更新中重煥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