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抱AI浪潮,廈門正積極奔跑。今年4月至6月,廈門“人工智能+”專項培訓開展,共舉辦了3場線下講座、6期線上“云課堂”、2個重點專題班、2場公務員“培訓超市”、1期網絡專題班,全市干部12萬人次踴躍參與學習。
這場大規模、持續且深入的培訓是一場“雙向奔赴”。當前,全市正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廈門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全方位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廈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全力搶占未來產業新賽道;面對新技術、新業態的不斷涌現,干部們對學習、理解和應用人工智能有著迫切需要。實施“人工智能+”行動,學好用好人工智能,賦能千行百業,既是干部的“必修課”,更是培育壯大新興產業,鍛造高素質專業化干部隊伍的必然要求。
未來已來,唯變不變。“這次培訓就像一場‘及時雨’,緩解了我們的‘AI焦慮’。”一位參訓干部感慨。廈門以此為契機,引導干部學習前沿科技,把握人工智能發展規律和特點,找準破解發展難題的對策和產業應用的切入點,為打造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新高地夯實基礎。
從“AI是什么”到“怎么用” 高端師資團來解惑
從人工智能理論到學術前沿動態;從DeepSeek本地化部署到多場景應用案例;從人工智能治理體系到“AI+黨政”、數據要素等課題……一堂堂有料有趣的課程,讓學員們直呼解渴、過癮。
“人工智能+”內容本身復雜且多元,學什么?誰來教?怎么學?廈門緊扣政策導向、產業發展和干部訴求,以需求牽引設計課程,內容聚焦新一代人工智能前沿趨勢、技術突破、產業創新、應用實踐等方面,既有專題授課,又有案例分享,兼顧宏觀政策解讀和實踐層面指導,幫助全市干部拓展格局視野、優化知識結構,加快形成與人工智能發展相匹配的能力素質。
在選優配強師資上,可謂下足了功夫,注重政、產、學、研協同,從全國精選26位高端師資授課,例如中國科學院院士丁漢、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徐文強等領銜的行業權威;國務院原副秘書長、中國社會科學院政府管理學院教授江小涓,浙江省經信廳原副廳長、一級巡視員厲敏,國家數據局數據資源司副司長張慧星等專家型領導;復旦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教授沈逸、哈爾濱工業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劉劼、廈門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紀榮嶸等知名高校專家學者。此外,國投智能董事長滕達、云知聲東南總部總經理陸陽、華為智能汽車市場解決方案總架構師賈飛等深耕行業的企業家也走進課堂,分享創新實踐經驗。
“授課專家既有深厚的理論功底,也有豐富的實踐經驗,課程緊貼我市實際,兼具前瞻性和可操作性。”據市委組織部相關工作人員介紹,每一堂課都經過精心打磨,讓干部“聽得懂、用得上”。
為了讓培訓更具針對性、精準化,專項培訓突出“集中+分設”聯動學、“線上+線下”深入學、“重點對象+面上輔導”分層學,在廈門人民會堂設立主課堂,聯動各區、市委黨校設視頻分課堂,通過視頻同步教學,同時舉辦重點專題班,加強重點對象培訓,此外線上依托“干部云課堂”、“福建干部網絡學院”平臺,開設網絡課程教學。
培訓還將課堂延伸到火熱創新一線,組織學員走進上海科學智能研究院、華為青浦練秋湖研發中心、騰訊優圖實驗室、上海字節跳動總部,以及科華數據、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開放應用(廈門)基地等專業機構和頭部企業,透過一個個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融合的微觀樣本,觸摸產業發展脈動。培訓期間,在廈門市委黨校舉辦“人工智能+兩用技術科技成果展”,展出人形機器人、機器狗、載人無人機等科技設備,讓學員直觀了解具身智能、低空經濟等領域技術應用與發展趨勢。
從“明大勢”到“育生態” 推動產業升級加速度
在產業賦能方面,專家在課前深入走訪調研廈門產業部門和企業,精準把握產業發展痛點與需求,為課程定制靶向內容。課堂秒變“產業會診室”,通過互動研討,激發學員思考,共同探索人工智能與產業融合的創新路徑。
知行合一、學以致用是關鍵。廈門干部邊學邊干、邊干邊學,在學習中提升思維素養,在實干中錘煉過硬本領,為推動產業賦能、拓展應用場景打開了新思路,努力構建有利于人工智能發展的產業生態。
“培訓讓我更清晰地認識到人工智能在制造業、智慧城市等領域的具體應用路徑,也增強了我對產業未來發展的信心。”市工信局相關業務負責人表示,課程既有宏觀分析,也有微觀指導,具有很強的針對性。“我們正在研究如何更好為AI創新應用‘搭臺’,通過典型場景牽引帶動整個產業鏈發展。”
“在推動產業轉型升級過程中,我們經常要跟高新技術企業、項目打交道。只有準確識別技術趨勢和產業機會,才能更好地服務科技創新。”市發改委相關業務負責人表示,此次培訓不僅為科學引導企業制定數字化升級路徑、推動產業與AI深度融合提供了清晰方法論和案例支撐,也為前瞻性制定產業政策提供了有效啟示。
推動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招引龍頭企業是關鍵。火炬高新區借此培訓拓展了與先進企業的“交流網絡”。據有關負責人介紹,他們在培訓中結識了上海具身智能獨角獸企業——卓益得機器人公司。隨后,結合高新區產業實際,組織招商團隊赴企業實地考察、深入交流,探討在廈門開展機器人巡檢、公共政務合作的可行性。
數據如何供得出、流得動、用得好?這場專項培訓讓市數據管理局心中更有“譜”。以數據和AI為支撐重塑制造體系,廈門即將出臺相關實施意見和配套政策,聚焦數據資源開發利用、數據資產登記確權、數據流通交易等重點領域加快布局。鼓勵引導企業匯聚使用和放出數據,開發定制化大模型,搭建公共數據訓練平臺,加快建立高質量行業數據集。
企業是科技創新的主體。在建發集團,數字化賦能供應鏈的探索正持續推進,該集團數字化項目總監表示:“國企迫切需要加深對AI的理解,加快數據和AI賦能產業高質量發展,提升經濟效益。”在美柚股份,研發人員持續將AI技術融入產品開發全流程,參訓學員說,培訓使他們對公司戰略發展方向有了更清晰、具象化的認識,今后將積極運用AI推動產品創新和智能化升級。
從“聽不懂”到“更有數” 基層服務效能再提升
“今年初,我們在與企業打交道時,就遇到不了解人工智能相關知識的困難。”集美區某街道辦事處主任坦言,“企業人員脫口而出的專業術語,常令我們聽得一頭霧水,心里難免‘發虛’,不知道怎么辦”。
對于長期處于產業發展一線的基層干部來說,這次“人工智能+”專項培訓來得正是時候。在參加完培訓后,上述街道干部的筆記本上密密麻麻記滿了AI相關的術語和實際案例。現在,他已把培訓中學到的知識運用到招商引資和服務企業中來,“培訓之后,不僅能跟企業家‘同頻對話’,對前沿技術類招商項目的理解也更深了,為工作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推動”。
在人工智能技術迅猛發展的形勢下,許多企業正積極探索如何借助AI實現轉型升級,以應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在走訪中,一些基層干部表示,通過系統學習,他們不僅汲取了“養分”,儲備了“動能”,還對企業在智能升級過程中面臨的問題有了更深入的理解。翔安區某工業園區負責人依托“益企服務”專項行動,為轄區內企業搭建橋梁,對接哈工大大數據(廈門)產業園等創新資源,幫助企業插上“AI翅膀”。
這次專項培訓不僅是一次理論充電、實操進階的“能力之訓”,更是一次提振信心、厘清方向的“思想之訓”。干部們普遍反映,通過培訓,他們不僅對人工智能的通識知識和應用場景有了更深理解,還學會了在實際工作中更好運用AI新技術,推動業務流程優化和決策效率提升。同時,干部們也表示將保持理性認知,既善用技術紅利,也強化底線思維,主動防范人工智能潛在風險,確保科學、合理、穩妥應用。
【點擊】
持續優化學習供給 創新培訓形式
人工智能技術發展日新月異,學習永遠在路上。據市委組織部有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廈門正積極推動優質培訓資源共享、下沉基層,在“云課堂”平臺開設專欄,方便廣大干部隨時學、常態學、深入學,切實推動以學促干、學用結合,凝聚推動產業發展的思想共識,加快把學習成果轉化為工作實效。
下一步,廈門還將緊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趨勢和實際需求,適時組織開展專題研修班、專家講座等多元化培訓活動,持續優化學習供給、創新培訓形式,不斷提升干部的人工智能素養和專業能力,為打造人工智能創新高地注入強勁動能。
(廈門日報記者 林露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