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首艘由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的清潔能源遠洋汽車滾裝船“上汽安吉申誠號”緩緩靠泊廈門東渡港區現代碼頭(上圖),在完成3700余輛國產汽車裝載后前往歐洲,不僅創廈門港單航次汽車出口量歷史新高,也標志著全球現役裝載量最大、國產化程度最高的清潔能源滾裝船順利首航。
“上汽安吉申城號”是由中國船舶集團旗下上海船舶研究設計院研發設計、江南造船廠為上汽安吉物流“量身定制”的滾裝船。這艘遠洋巨輪擁有200米長、38米寬、13層樓高的超大尺寸,建設有7600個車位,排水量超4萬噸,創新采用LNG雙燃料清潔動力,能夠減少30%的二氧化碳排放。該輪首航從上海海通碼頭出發,經停連云港碼頭后靠泊廈門現代碼頭,后前往意大利、荷蘭、德國等歐洲國家。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出口的3700余輛國產汽車中,包含新能源車1700余輛。近年來,廈門口岸憑借良好的營商環境,成為新能源產品出口的重要海運樞紐。作為中國外貿出口“新三樣”之一,2023年,廈門港新能源汽車出口8.5萬輛,同比增長10倍。2024年元旦以來,廈門港就接連有多批新能源汽車海運出口。
為幫助碼頭順利承接該輪在廈門港的首航之旅,護航新能源汽車安全出口,東渡海關以“人等船”的作業模式在船舶靠泊第一時間完成檢疫工作,疊加“一船一策”“零待時登輪”等便利措施,做到“全天保障、即靠即檢”,提升企業通關效率。東渡海關指導碼頭提前規劃堆存場地,將同時在港車輛堆存量擴容至6000輛,提升近40%,以滿足大批量汽車集港需求。廈門海事局也主動對接了解船舶及貨物信息,協同口岸部門做好通關保障服務,實現船舶在港“零待時零延誤”,并且加強現場安全監管,做好車輛上船前的安全檢查,登輪檢查船舶航行、消防設備,車輛綁扎系固,電池斷電保護等情況,降低航行安全風險,持續助力廈門港打造新能源汽車海運樞紐。(福建日報記者 廖麗萍 田圓 通訊員 蒲韻如 林昕昀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