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莊規劃成果有簡單易懂的“村民版”。近日,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出臺《廈門市村莊規劃編制導則(試行)》(以下簡稱《導則》)對村莊規劃編制工作總則、村莊分類指引、規劃內容指導、規劃技術要求、規劃成果形式等,做出了系統詳盡且契合廈門地方實際的要求與指引。
《導則》明確了村莊規劃的定位與編制原則,確定規劃范圍與期限,統一底圖底數,并對各級政府及相關主管部門的職責分工以及村莊規劃編制的工作機制進行了明確。提出村莊規劃編制應當符合上位國土空間規劃要求,并與相關專項規劃銜接,遵循“全域管控,海陸統籌”“保護優先,節約集約”“分類指引,剛彈結合”“駐村規劃,村民主體”等四個原則。且規劃要注重駐村實地調查,深入調研村民需求,找準村莊發展中的問題,充分尊重村民意愿。
以因村施策、分類指導為原則,《導則》針對不同類型村莊,形成差異化的規劃編制內容、編制深度與成果表述,以及不同的規劃建設指導意見,并將廈門市行政村劃分為集聚提升中心村莊、轉型融合城郊村莊、保護開發特色村莊、搬遷撤并衰退村莊和待定類村莊等五類,分別提出了規劃方向和規劃重點,將行政村域內的自然村按照適建、限建、禁建進行管控。
針對村莊規劃的不同受眾和需求,《導則》明確村莊規劃成果應分為面向審批管理的管理版和引導村民參與的“村民版”。其中,管理版成果包括規劃文本、規劃圖件、規劃表格、規劃數據庫以及附件。建設需求小、非重點發展的村莊,可采用“一圖一表一庫一規則”簡化形式;村民版成果包括村民手冊和規劃公示展板等,應將規劃內容向村民進行公示和征求意見,加強村民對規劃內容的理解。
(廈門日報記者 袁舒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