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晴雨,不分晝夜,他們堅守在垃圾投放點前,奔波在每一條收運線路上,把汗水揮灑在燃起高溫的垃圾焚燒發電廠,地毯式清掃城市的每一個角落——不少垃圾分類與環衛工作者在春節期間繼續堅守崗位,為做好垃圾分類與衛生保潔工作全力以赴,保障廈門衛生環境干凈整潔。近日,記者兵分多路走訪,探望春節期間堅守一線的垃圾分類與環衛工作者們,聽聽他們的故事。
垃圾分類督導員劉國良春節期間駐守點位。(廈門日報記者 趙張昀 攝)
“全副武裝”的工作人員在處置防疫垃圾。(廈門日報記者 吳???攝)
▲東部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不停產。(廈門日報記者 王協云 攝)
垃圾分類
每日都不缺席 把好垃圾分類首道關
“分類很準確,非常棒,新春快樂!”正月初三一早,江浦南里垃圾分類督導員劉國良對前來投放垃圾的居民點點頭,笑著說道。除夕圍爐團聚,正月走親訪友,熱鬧之后,在江頭街道,總能遇見像劉國良一樣駐點在崗的垃圾分類督導員,他們每日都不缺席,把好垃圾分類前端投放第一道關口,為家園潔凈默默奉獻。
除了分類督導,抹布擦洗桶身、鋼絲球刷洗桶內、再噴上除臭劑、掃除周邊散落的垃圾——和往日一樣,當班期間,劉國良會用半小時左右的時間仔細對垃圾分類桶進行保潔,讓投放點煥然一新,“過年嘛,更要萬象更新!”
除夕當晚,8點半下班后,劉國良才吃上年夜飯。這也是大多數垃圾分類督導員的除夕夜。作為一名黨員,劉國良專攻有“疑難雜癥”的垃圾投放點。如今,在他負責的江頭社區44號點位,分類回收的準確率、自覺度常讓大家交口稱贊。
在江頭東路的另一個小區,督導員胡金源告訴記者,他十分熟悉節慶期間的規律:除夕之前的“掃塵”,市民們會清理家中的垃圾,此時垃圾投放量會比平日有所增加;大年初一的工作相對輕松,“按照廈門的風俗,居民們很少有往外丟垃圾的,所以量會減少。”胡金源補充道,大年初三前后,垃圾投放點會迎來一個投放的“小高峰”,心理上需要有所準備,動作上更要加快速度。“節慶期間上班,大家會互道一聲‘過年好’,氛圍很不錯!”胡金源笑著說。
垃圾分類巡查志愿者也沒有缺席,他們在駐點的督導員下班后負責檢查分類情況、上門與物業業主溝通等。據了解,這幾天,不少巡查志愿者的微信步數都超過了兩萬步。他們在常年的垃圾分類工作中練就一雙“火眼金睛”、一副伶牙俐齒,有著扎實過硬的專業知識素養,最重要的是,他們將垃圾分類工作當成了責無旁貸的使命。
“這個春節,我們社區的每個留廈垃分人都堅守一線,把工作當成春節期間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江頭社區工作人員吳月好告訴記者,在垃分“戰線”上,從社區分管工作人員到每一位督導員、志愿者,都有著十足的責任感,“垃圾分類工作需要每一天的辛勤堅守,守護好我們的家園,才能更好地歡度每一個節日。”
垃圾收運
吃完年夜飯 再出來收一趟垃圾
2月11日大年三十,上午8點半,在湖里區佳麗豪庭小區的一個垃圾投放點內,整整四桶其他垃圾裝得滿滿當當。楊軍輝和一名輔助工從黃色的其他垃圾收運車上下來,把反光錐立在車后不遠處,然后挨個把一個個垃圾桶掛在車尾的鉤臂上,按下“提桶”按鈕,垃圾自動倒入填料器內,幾次循環往復,4桶其他垃圾都被裝進收運車的“大肚子”里,垃圾投放點恢復了整潔。
島內的生活垃圾由廈門驛鴻環境服務有限公司(下稱“驛鴻公司”)負責收運,楊軍輝是驛鴻公司湖里所生活垃圾直運隊的隊長。早上7點從海滄家中出發,趕到寨上停車場取車,楊軍輝啟動了一天的工作,從第一個點位艾美酒店開始,沿著固定線路逐個收運,直到拉著滿滿一車其他垃圾運送到海滄垃圾焚燒廠。“其他垃圾每天收運至少2趟,一般早上8點半到10點多一趟,晚上8點到9點多一趟。”楊軍輝說。
春節期間不放假,對楊軍輝和家人來說已經成了習慣。楊軍輝告訴記者,他的愛人和兩個孩子都在廈門,晚上和家人一起吃過年夜飯,他又要出門收運垃圾了。在他看來,今年春節似乎格外忙碌一些。“以往臨近過年路上車少,沒想到10日收運時我和幾名同事還在海滄大橋上堵了一會。”從垃圾收運量來看,楊軍輝也感到留廈過年人數可觀,“往年春節垃圾少很多,初一到初七的日均垃圾量還不到平時的一半。今年年前從2月6日開始不斷遇到垃圾爆滿的情況,大年三十的垃圾量也明顯增多。”
“工作性質決定了我們一年365天一天也不能停,全力保障生活垃圾分類收運。”據驛鴻公司負責人劉慶光介紹,大年三十當晚,島內垃圾收運直到夜里11點多才結束,一些線路還加班加點,3趟才運完所有垃圾。“閩南人習慣除夕前大掃除,不讓垃圾滯留在小區是我們的責任,我們也提前做好了應急方案。”劉慶光告訴記者,除了收運島內的生活垃圾,驛鴻公司還承擔了全廈門定點隔離酒店涉疫垃圾和進口冷鏈食品廢棄物的收運工作,以及島內的廢棄口罩收運等等,在春節期間,共有450輛垃圾收運車運轉、近千名員工在崗。
末端處理
設施“火力全開”垃圾變廢為寶
今年春節期間,我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廚余垃圾處理廠、餐廚垃圾處理廠等各大垃圾末端處理設施都不停產,確保垃圾實現無害化、資源化處理。
“溫度正常、壓力正常、水位正常……”2月11日,在市政集團環能公司下屬的東部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二期中控室,工作人員正緊盯屏幕,確認焚燒爐、汽輪機等各項設備的運行參數是否在正常區間。監控大屏幕上,可以清晰地看到爐膛內垃圾燃燒產生的熊熊火焰。在卸料大廳,一輛輛從廈門島內、翔安、同安等地開來的垃圾運輸車正在卸料,現場繁忙而有序。
“東部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二期去年9月底投產至今,一直連續運行,總體工況、數據、生產處置量都比較穩定。今年春節期間,我們也加大了對設備的監控巡查力度,確保新設備也能順利保障春節生產。”東部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總經理張貴安說。據介紹,東部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二期采用國際一流機械式爐排爐工藝,配套2臺18兆瓦汽輪發電機機組,可以實現日發電約70萬度。
在東部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有不少外市、外省籍員工春節不返鄉,選擇留在廈門堅守崗位。熱控專業技術人員王瓊老家在江西,作為一名黨員,她帶頭響應號召。春節期間,她的主要任務是保障設備穩定運行,一旦有故障,立即進行搶修。
對于廢棄口罩、隔離酒店生活垃圾等特殊垃圾,我市環衛部門也嚴格按照規范處置,筑牢全市疫情防控“最后一環”。在東部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一期,專門設置了一個廢棄口罩處置通道。廢棄口罩送達后,直接進爐焚燒,實現“不過夜”。
隔離酒店生活垃圾等防疫垃圾則被送到廈門市工業危廢處置中心處理。警戒區域內,身穿白色防護服、佩戴護目鏡、“全副武裝”的工作人員對防疫垃圾運輸車輛進行全面消毒,防疫垃圾經卸車后被直接送入焚燒車間回轉窯中進行高溫焚燒處置。通過“1100攝氏度以上的高溫焚燒+干法煙氣處理+布袋除塵+濕法脫酸”的處理工藝,細菌被徹底殺死,產生的爐渣經檢測合格后,將被無害化填埋。
環衛工作
環衛工人:
路面清掃不留死角 最開心看到路上干干凈凈
凌晨4點半,婁建國就要開始清掃蓮前東路近600米路段的路面,同時他負責沿途的“三亂”治理、綠化帶清理等工作。作為思明市政事業發展有限公司蓮前環衛所的一名環衛工人,婁建國已經連續兩年選擇在春節期間堅守崗位,今年,他在大年三十和初一值班。
走訪當天,廈門下了一場大雨,婁建國穿起雨衣,手持掃把、鐵鍬等工具向雨中奔去,開始了他每日例行的清掃工作。婁建國告訴記者,不論風雨,他要求自己必須在2小時內掃凈地面的落葉。“春節期間,路面清掃要不留死角,讓市民干干凈凈過大年。”婁建國笑著說。
從江西宜春來到廈門,工作近20年,婁建國全然不提辛苦,工作給他帶來了許多感動。“廈門市民素質越來越高,扔垃圾的人少了,還有市民會在我清掃時特地將停放的車輛移開。”這些小事讓婁建國備感暖心。“雖然春節不能休息,但是工作總得有人干,看著路上干干凈凈的,內心特別有成就感。”。
清運工人:
保障日常清運 讓市民游客都愛上潔凈的廈門
在雨中用抹布擦拭垃圾桶、每天凌晨3點半開始垃圾清運工作……來自安徽安慶的垃圾清運工人王勝泉和妻子都在思明市政事業發展有限公司蓮前環衛所工作,今年是他入行的第21年,主要負責在前埔社區清運其他垃圾。
王勝泉說,每年除夕都會更忙,今年更特殊,留廈過年的人多了,僅其他垃圾就比平時多了不少,不按時清理就會溢出來。他告訴記者,在前埔社區村口,垃圾投放點一般放置6個240升的垃圾桶,今年,為了預防春節期間垃圾量可能增長的情況,還特地加裝了4個垃圾桶,并增派人員清運垃圾、增加轉運頻率。
“廈門以旅游聞名,把城市的垃圾處理好了,市容才會好。因此,我更要做好清運工作,讓市民和游客都愛上潔凈的廈門。”王勝泉表示,雖然不能回家,但在廈門過年讓他心里暖暖的。“市區兩級工會、蓮前街道辦和愛心企業等,在春節期間給我們發放留廈慰問品。在小年那天,前埔南社區兩委、蓮前環衛所領導還包水餃、湯圓送給我們,讓我感受到了家的溫暖。”王勝泉說。
廈門市思明區環衛中心監管科科長許育新告訴記者,為做好2021年春節期間的廈門市容環境衛生保障工作,市區環衛干部職工堅守崗位,全力做好垃圾清運,開展節前“大掃除”,并加強對道路、公廁的保潔和濱海一帶沙灘的保潔工作,增派車輛進行垃圾收運,應對今年過年期間垃圾轉運的問題。
【數據】
據統計,春節期間,全市共有1萬多名環衛工作者、垃圾分類工作人員在崗工作。大年三十到正月初二3天(2月11日、12日、13日),共收運處理1.1萬多噸生活垃圾,其中11日5117.04噸,12日3597.82噸,13日2785.44噸。(廈門日報記者 柯笛 趙張昀 吳海奎 蒙婧 通訊員 李文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