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軍成立后,杰出人才不斷涌現,朝著中華民族向海圖強的夢想不斷進發,這其中,就有不少廈門人的身影。昨日,晨報記者采訪了集美大學航海學院,講述中國海軍中的“廈門力量”。
盧振乾:張愛萍的“恩師”
1949年4月2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正式成立,中華民族開啟了向海圖強的新篇章。不過,由于海軍隊伍剛組建不久,大多數官兵都是陸軍轉為海軍,因此急需掌握航海技術。
時任華東軍區海軍司令員兼政委張愛萍為了鼓勵官兵學習技術,帶頭“拜師學藝”,請華東人民海軍“廣州艦”第一任艦長盧振乾輔導學習航行操縱技能,直到能夠單獨駕艦航行。
1949年后,從部隊轉業到地方的盧振乾主要從事航海教育事業。1965年,盧振乾調任集美航海學校副校長,后來學校改為集美航海專科學校,他仍任副校長。
廖超然:海上先鋒艇艇長
海上先鋒艇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艦艇部隊第3中隊先鋒1號艇的榮譽稱號。
1952年7月,廖超然從集美水產航海學校航海科畢業,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此后多次立功受獎,被委任為“海上先鋒艇”艇長。1964年,轉業后的他到集美航海學校任航海科主任,之后又調到廈門航管局工作。
葉桑平:從學生到海上衛士
葉桑平出生于福建龍海,曾是集美水產航海學校高24組的學生,第一次參加的戰斗,就是1952年的解放南海澎島,并以出色的表現榮立二等功。1954年,他接受了開辟新海區的任務,在六個多月日夜里,他和助手每天堅持十小時以上的工作,航海中每五分鐘就測定一次船位,率領艦隊繞過無數暗礁,創造了在新的航線上安全引駛1328海里的紀錄。此外,他參加過“五一海戰”“六一海戰”“八七海戰”及崇武以東海戰等多場戰役,屢立戰功。(海西晨報見習記者黃伊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