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期間思明區旅游人氣旺。
▲海西金谷廣場項目的工人春節期間依然在工地工作。
▲春節期間,思明區沙坡尾景區游客眾多,節日氣氛濃。
▲海峽兩岸春節焰火晚會前,思明區安監工作人員對焰火進行最后排查。
▲晨曦志愿服務隊的陳宏大年初一早上在火車站南廣場值守。
▲李志勇在老劇場文化公園為市民游客講古。
剛剛過去的春節假期,高素質高顏值的思明再次聚集高人氣,身處中心城區的市民游客在這里盡享歡樂的時光。秩序井然、活力奔放的城區環境背后,離不開奮戰在各個領域的一線工作者。堅守崗位的他們,是春節里最美的身影。
他們是建筑工人,為了重點項目的推進,放棄和家人團聚的機會;他們是基層民警,在各個路段忙碌執勤,只為守護城市安全穩定;他們是城管隊員,為了維護城市秩序,在崗位上寸步不離;他們是環衛工人,全員上崗,用雙手扮靚著城區大街小巷的容顏;他們是志愿者,甘于奉獻,為市民和游客提供著溫馨周到的服務;他們是文藝工作者,腳踏實地,走進基層送上接地氣的文藝演出……
心懷夢想,他們在平凡的崗位中執著堅守;守護使命,他們在無悔的付出中體現擔當;腳踏實地,他們在無私奉獻中匯聚著前行的力量。今天,讓我們聚焦春節長假里一個個最美身影。
工地建設不停工
一線攻堅謀發展
9日是大年初五,上午7點剛過,位于觀音山國際商務營運中心的海西金谷廣場就開始熱鬧了起來。和往常一樣,吳富銀早早起床來到工地,開始一天的忙碌,“年年都在工地上過年,習慣了,就想著趕緊把工程做好。”
41歲的吳富銀來自云南,是景觀工程的施工人員,從去年10月項目景觀工程開始施工,他就一直在這個工地里趕工,“這是重點項目,我一定要做好,為廈門爭光。”
施工不能擾民,在景觀施工過程中,吳富銀和他的工友要不停地進行防塵處理。完成施工的部分,工友們就要第一時間鋪上綠色的防塵網,防止揚塵。雖然這個春節,一天也沒停工,但他依然干勁十足,“不孤單,妻子孩子也都留在廈門,老家下雪很冷,廈門天氣好,四季如春,我們愿意留下來。”
走進T4塔樓,精裝工人正在15樓的樣板間進行施工。有的精裝復核放線,有的安裝檢修口,有的打磨涂料……現場施工熱火朝天。精裝施工負責人阮飛連續幾天都早早來到工地,安排一天的施工。“這是樣板房,我們得好好做,抓好質量和安全。”來自河南的他說,“好幾年都在廈門過年了,但在工地上過年,算是第一次。”
海西金谷廣場項目是由廈門市開元國有投資建設有限公司投資,中建七局福建分公司總承包建設的。按照計劃,到今年6月底,海西金谷廣場將完成全部施工。“為了能夠順利完成任務,這個春節,工地采取調休輪休的方式,確保項目不停工。”項目執行經理陳騰飛說道。
水電電纜敷設、道路碎石攤鋪碾壓、防塵網覆蓋整理、精裝復核放線、檢修口安裝、電梯門套基層、涂料打磨……在春節這個萬家團圓的日子里,思明區的建設者們,為推進重點項目建設堅守崗位,用敬業筑起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一個個具體的項目支撐起堅持高質量發展落實趕超的目標任務。思明區全面打響攻堅戰,掀起重大重點項目建設新一輪的比學趕超熱潮。今年1月,思明區集中開工26個項目,總投資額達274.2億元,項目數及投資額均為全市第一。
盯緊節點目標,倒排建設工期。利用當前的施工黃金期,思明區全力提速在建項目,督促項目業主和施工單位在保證質量安全的前提下,促成項目早投產、早見效。
安全管理不放松
確保市民游客安心過年
2月5日晚上8時,看著一朵朵璀璨煙花爭相騰空而起,在廈門、金門的夜空中綻放最美容顏,一直守在現場的張慶濤終于慢慢放下心中的石頭。“走,檢查去。”燃放一結束,他又和同事一起走進燃放點,挨個炮筒檢查是否還有未燃放的啞炮。
大年初一晚上的2019年海峽兩岸春節焰火晚會點燃了兩岸濃濃的親情,晚會的背后,是許多工作人員的默默付出和守候。
張慶濤是思明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副局長。為了焰火晚會的順利舉行,他和同事們已經忙活了好幾天:進行安全評估、測定燃放安全距離、確定安全警戒點位、現場監督燃藥安裝……
“隱患要一個個逐步排查,確保萬無一失。”已連續四年堅守崗位的張慶濤說道,越是假期,越要抓好安全生產,這樣心里才踏實。
用心換得平安來。這個春節,思明區各街道、各部門排查安全隱患,為市民和游客營造了平安舒心的假期環境。
在游客如織的中山公園,一組組親子家庭走進公園兒童島和動物園盡享游玩的樂趣。放眼兒童島,每一組游樂設施旁都有保安緊盯著現場。在兒童島和動物園入口排隊區以及動物園河菴橋等安全隱患較大的區域,也都有保安維持秩序。
面對春節期間的客流高峰,中山公園管理所所長雍東格介紹說,“我們總共安排了87名保安維持公園秩序和環境。園內其他區域如曉春樓周邊駁岸也有保安進行勸導。考慮到公園出入口較多,為了阻止遛狗、自行車及小攤販入園,每個口都有安排專人值班。”
鏡頭切換到世界文化遺產鼓浪嶼,天南海北的游客在琴島上悠閑漫步,感受這里無處不在的獨特風采和愜意舒適。
“每天有近60名的城管執法人員守護琴島市容市貌,路面巡查一直持續至晚上10:30。”大年初四上午,思明區城管執法局鼓浪嶼大隊二中隊隊長郭祖紅和隊員們從內厝澳路出發,一路環島巡查,盡管辛苦,但郭祖紅說,“聽到游客稱贊鼓浪嶼的美麗環境,我就覺得付出值得。”
在思明區,更有4100多名環衛工人全員上崗,堅守在道路上,清掃、轉運垃圾,用自己的雙手扮靚了城區大街小巷的容顏。
老家龍巖的環衛工人李天火今年的年夜飯是妻子送來的,雖然沒能和家人一起吃,但他樸實地說道,“我們的工作每天都要清零,過新年,我們更要好好做,把自己的路段保潔好。”據統計,春節期間,全區環衛工人共清理轉運垃圾約6312噸。
交警、公安、消防、旅游、食品安全、衛生防控、燃氣、建筑施工……這個春節,思明區各部門全面落實安全生產責任,“首位意識”“紅線意識”不斷增強,讓安全生產滲透到城區的每個角落,合力護航市民游客的春節假期安全。
志愿服務不停歇
用行動傳遞城市溫度
2月5日是大年初一,早上7:40,廈門火車站南廣場上的志愿服務驛站,當燒開的第一壺水冒起熱騰騰的水汽時,思明區晨曦公益服務隊當天帶班的志愿者陳宏心里也跟著暖和和的。
10分鐘前,他便準時來驛站開門,開啟這一天的志愿服務。此時的廣場,稀稀疏疏的旅客讓氛圍顯得寂靜而緩和。碰見來往的旅客,陳宏就微笑著打招呼:“新年好,新年快樂!”
聲音有點異樣的他感冒了,但還是瞞著妻子堅持來。而恰好除夕晚上值班的他,為了這次志愿服務更是第一次沒趕回老家過年。他笑笑說,“要和我的隊員們一起為旅客服務。”
“廈門志愿服務好樣的,歡迎到我們西安玩,我也推薦旅游線路給你們。”當天,來自西安的陳先生帶著老婆孩子下車后,由于和導游沒有溝通好,來到驛站尋求幫助。陳宏幫忙聯系好導游后,還在等待之余向陳先生推薦好吃好玩的,讓陳先生對這次的廈門之旅充滿期待。
火車站、熱門景點、公交站、碼頭、公園……如今,在節假日期間,當游客們來到思明,映入眼簾的第一道風景便是隨處可見的志愿服務。
“廈門真的好文明,到處可以見到志愿者!”這個春節,思明區城市義工在中山路開展的志愿服務也受到了游客的點贊。在馬路對面的輪渡碼頭,71歲的城市義工藍永生整個春節都帶著廈門工商旅游學校的學生忙個不停。為游客兌換零錢、提供開水、指引路線,每天從早上8點忙到下午五六點,其間還去鼓浪嶼開展志愿服務。細心的他們還特地準備花生給游客們品嘗。
“今年的游客比往年多,學生義工們都很拼。”大年初四那天,藍永生算了下,從大年初一到初四,僅零錢就兌換了1600多元。這位最美廈門人由衷地說道,“急人所急、幫人所需,要讓游客們高興而來、高興而歸,感受這座城市的大愛,這是我們力所能及為美麗廈門做的一點事。”
在演武大橋觀景平臺,市民依舊在這里看到了熟悉的身影——美麗心靈志愿服務隊的志愿者。他們撿拾垃圾、宣傳垃圾分類,解疑釋惑、讓游客旅程更順暢。設在中山路口的旅游咨詢服務點,思明旅游志愿者熱情周到地為游客介紹旅游景點,推薦廈門美食小吃等,《思明區旅游服務指南》《美麗思明文明旅游》等各類文明旅游宣傳資料深受游客熱捧。
文化惠民不間斷
展示傳統文化魅力
“摸豬頭,一輩子不發愁;摸豬肚,子孫都進步……”詼諧押韻的講古聲在老劇場文化公園飄散開來。不一會兒,長木椅上便坐滿了聞聲而來的市民游客。抑揚頓挫的聲調和著豐富的表情動作,一段應景的講古《豬年說豬》逗得聽眾哈哈大笑。
這是思明區設在這里的閩南曲藝匯專門在新春佳節給市民游客帶來的講古演出。大年初三下午,講古區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李志勇和他11歲的徒弟胡柏先輪番講古,吸引眾多年輕人的目光。
正在老城區游逛的市民陳小揚邂逅這場活動后,興奮地用單反相機從各個角度捕捉現場的精彩畫面。在香港讀研究生的他已經好幾年沒回來過年,這場文化惠民演出讓他贊不絕口,“活動為春節帶來最本土的文化魅力。很驚喜年輕人講古也這么好,可以吸引更多年輕人關注,傳承我們優秀的閩南文化。”
在輪渡白帆廣場,聽京劇、越劇、黃梅戲聯唱;在廈港街道沙坡尾朝宗宮,看布袋戲;在濱海街道凈圣堂舞臺,看歌仔戲……從大年初一到大年初六,不同的地點,不同的展演,不間斷的優秀戲曲表演讓年味更濃,更讓市民游客感受到思明區濃厚的文化氛圍。
豐富多樣的文化大餐是思明區節前就精心策劃的2019“我們的中國夢”思明區迎新春送溫暖文化進萬家系列活動,共組織了6場傳統劇目展演進社區活動。
不僅有接地氣的優秀文化展演,更有難得一見的文化展覽。
在華僑博物院,從1月22日就開展的星耀寰宇·饒宗頤教授學術藝術成就展在這個春節假期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領略大師藝術風采。這是思明區為居民群眾精心準備的一道新春文化大餐,展覽將持續至3月10日。在老街博物館,則有以文物為主題的公益攝影展,同樣人氣十足。
趁著假期,靜下心來一趟與城市的對話。大年初五上午,思明區文物尋根之旅開展了主題為革命文化印記的探尋活動,吸引了52人參加。
從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廈門總工會舊址,到紅色文化點中共(閩中)廈門工委旗桿巷聯絡站遺址,再到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廈門各界抗敵后援會會址,在思明“文物尋根”志愿宣導團志愿者徐友群、王翠霞和李國祥的一路講解下,家長帶著孩子近距離觸摸廈門歷史。14歲的吳嘉彬和媽媽一起參加,一路上他邊聆聽邊記錄,很是專注。他說,“通過活動領悟革命奮斗精神,對自己的學習成長是一種激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