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大霧籠罩廈門。圖為海滄區濱湖北路。(本報記者何炳進航拍器攝)
昨日早晨,不少市民起床走出房間,感覺看啥都“模糊不清”,還以為忘戴眼鏡,原來,一場大霧籠罩在城市上空。大霧不但把我市許多地標性建筑物都“藏”了起來,同時也給市民游客出行帶來了一定影響。
“受濃霧影響,為確保安全,廈鼓渡輪將隨時停航,請大家互相轉告,以免因停航給您造成影響。”上午9點左右,記者來到輪渡碼頭,在廣場上,擴音喇叭內不斷重復著這段廣播通知。而在售票窗口,依然有不少市民在此買票。“目前市民碼頭這邊的船只仍在正常對開,但若是濃霧增強,不排除隨時都有停航的可能。”現場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9點30分左右,記者站在輪渡碼頭邊上,往鼓浪嶼瞭望,感覺鼓浪嶼就像一位待嫁的新娘,臉上蒙著一層朦朧的“面紗”。八卦樓、日光巖、鄭成功雕像等著名景點在大霧的籠罩下若隱若現。“我上午7點多來這鍛煉時,海上的能見度比現在還要低得多,鋼琴碼頭都看不清楚。”一位在此鍛煉身體的市民黃先生告訴記者,難得親眼目睹大霧籠罩鼓浪嶼。
隨后,記者駕車沿著演武大橋往會展中心方向行駛。在演武大橋上,原本高聳入云的世茂雙子塔,卻“不翼而飛”,剩下的只是兩座地基。而在會展中心附近,不少小區高樓也被大霧圍繞。
“這應該是今年第一次出現這樣的霧天,所以一早起床后,我就出門輪流爬上幾棟高樓大廈,拍攝了不少難得的照片。”攝影愛好者林先生告訴記者,大霧天登高望遠,雖然白茫茫一片,但也別有一番韻味。(廈門日報記者 薛堯)
特點
大霧濃淡不均山上海邊最濃
廈門網訊 (廈門日報記者 殷磊)根據氣象部門提供的數據,昨日我市的霧濃淡不均,山上、海邊最嚴重時達到了濃霧甚至強濃霧的標準。同安西北部山區的白交祠村,能見度最差時只有25米,霧氣濃稠得仿佛有形有質。海滄文圃山、蔡尖尾山、東坊庵、同安小坪森林公園能見度最差時都只有30多米,均達到了強濃霧的等級。受到大霧天氣影響,廈鼓輪渡的游客航線早上7時停航,直到9時50分才恢復。午后,一股弱冷空氣滲入廈門,霧氣基本消散。
成因
屬平流霧由西南暖濕氣流造成
廈門網訊 (廈門日報記者 殷磊)氣象專家介紹,霧根據成因分為很多種,昨日纏綿鷺島的屬于平流霧。今年以來,影響我國的冷空氣雖然實力強勁,但影響位置偏北,擴散到廈門的冷空氣俱是散兵游勇,難以帶來顯著的降溫和大風天氣,西南暖濕氣流趁勢而動,將廈門緊緊包裹,不斷抬升氣溫的同時更從海上源源不斷輸送來大量的水汽。充沛的水汽上岸后藏匿不住身形,凝結成無數的小水珠,懸浮于空氣中,加上風力微弱,大氣擴散條件較差,便釀成了氤氳霧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