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12日訊 在老齡化程度越來越嚴重的今天,養老成為社會關注的問題。如何完善廈門的養老服務,成為今年“兩會”上政協委員和黨派人士關注的焦點之一,不少提案與此有關。其中,臺盟廈門市委提出《促進廈門市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發展的建議》和《完善我市社區居家養老的對策建議》、農工黨界別和僑聯界別提出《以家庭病房為依托建設醫養結合智慧養老》。這些提案,從老年人社區日間照料和居家養老等方面提出建議。
現狀
老齡化加快全市有30多萬老年人口
廈門老齡化社會日益加深。截至2018年6月底,全市戶籍60周歲以上老年人口有33.98萬人,占全市戶籍總人口229.9萬的14.35%。與2017年同期相比,全市戶籍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數量增加了1.45萬人,占比從14.31%增至14.35%。
高齡老人的數量也在不斷增多。80周歲以上的老年人口有4.68萬人,占老年人口的13.78%。80—89周歲的老年人有4.10萬人,90—99周歲的老年人有5695人,百歲以上的老年人有119人。另外,全市持有居住證的老年人口有2.84萬人。這些老年人絕大多數生活在自己家中。
建議1
制定普惠性社區居家養老發展規劃
通過調研,臺盟廈門市委發現廈門市社區居家養老存在一些問題,包括:尚未出臺有關居家養老服務的標準和法規、居家社區養老服務設施作用發揮不充分、從事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的社工隊伍不穩定、居家社區養老服務存在缺乏精準性而存在大水漫灌的現象。
提案建議,政府應發動廈門市民尤其是老年市民的積極參與,在聽取和吸收公眾意見的基礎上,制定具有普惠性的廈門市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發展的中長期規劃。另外,制定和完善各項專項法規,推動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步入規范化管理軌道。在養老設施方面,建議市區街道(鎮)三級政府,應根據老年人日益升級的需求,加大社區內文化健身娛樂設施的預算投入。
打造居家社區養老服務隊伍也很重要。首先,提高養老服務人員的收入和社會地位的認知,穩定社區養老服務隊伍。其次,學習國外經驗,壯大志愿組織和義工群體的隊伍,形成養老服務的重要的人力資源。
建議2
發展家庭病床推動智慧養老
在居家養老方面,農工黨界別和僑聯界別認為,要解決家庭病床存在場地、藥品、設備和醫護能力不足的問題。提案建議,首先要制定完善的家庭病床法律制度,將社區轄區范圍作為執業地點,鼓勵醫務人員依法依規上門服務;明確醫患雙方的法律權利和義務,降低醫患糾紛及風險。同時,健全轉診、會診、上級醫師查房、社區護理等各項制度。此外,要完善急救措施,做好突發預案,建立快捷通暢的急救通道。
提案也建議,要建立包括財政、醫保和對團隊的激勵機制,鼓勵家庭醫生通過提供優質服務等合理提高收入水平。政府部門應鼓勵社會組織和志愿者參與家庭病床和居家養老,倡導社區的健康人士尤其是健康的老年人參與無償養老服務,探索設立志愿服務“時間儲蓄銀行”。
為了降低病人負擔,建議以租賃形式向家庭病床提供儀器設備。此外,推動智慧養老,建立一體化的平臺軟件,支持服務模式創新,盡快出臺“共享護士”相關管理制度。(海峽導報記者 沈華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