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就要入夏了,氣溫也逐漸升高,許多人都將清脆多汁的黃瓜視為開胃首選。但是廈門一個年僅4歲的小男孩,在生吃了半根黃瓜之后,竟然住進了重癥監護室,經過半個多月的搶救,7次血漿置換,才總算脫離了危險。據醫生介紹,雖然目前沒有直接證據表明,是黃瓜導致疾病的加重,但是隨著天氣轉熱,家長們還是要盡量避免讓孩子食用過多的生冷食物。
開胃黃瓜讓他的尿色變成濃茶色
據介紹,林小弟弟今年才4歲3個月,在半個月前,他出現發熱、咳嗽等癥狀,因為癥狀不嚴重,他的媽媽吳女士給他喂了些藥物進行退熱,但體溫一直有所反復。
看著孩子因為感冒胃口不佳,媽媽特別買了一些爽口的黃瓜回家想炒給孩子吃,沒想到林小弟弟看著翠綠的黃瓜,不等清洗就吃了大半根。
就在當天晚上,林小弟弟的皮膚突然出現出血點,小便也轉為不正常的粉紅色。吳女士回憶:“到晚上七點,他整個人都無精打采的,說肚子痛,我就讓他躺一躺,后來半夜看到他的尿液都變成茶色的了。”
由于當時是深夜,家長沒有特別留意,一直到第二天即4月7日,林小弟弟才住進了廈門市兒童醫院,而此時他的情況已經相當危急,皮膚出血點增多,被立即送進了重癥監護室。
七次換血小男孩死里逃生
“正常人的血小板是10萬-40萬,他只剩下1萬左右,血色素這個年齡應該是12-15克,他來的時候只有7克,生命體征已經很不穩定了。”廈門市兒童醫院兒童重癥醫學中心執行副主任洪少賢說,綜合生化及其他相關檢查,醫生考慮林小弟弟為溶血尿毒綜合征,對他先后進行了共計7次的血漿置換,輸注新鮮冰凍血漿積極搶救。經過半個多月的治療,昨天林小弟弟終于可以轉入普通病房接受進一步治療。
說起病因,醫生分析,幾年前歐洲曾經出現因為患者食用受污染的有毒黃瓜,而相繼爆發溶血性病毒綜合征疫情,盡管在林小弟弟體內并未發現出血性大腸桿菌,但孩子因為感冒抵抗力下降,不能排除病毒和細菌感染的雙重原因。
洪主任指出,隨著天氣逐漸轉熱,腸道病又將進入相對高發期,胃腸較弱的老人、兒童尤其需要注意飲食衛生、經常洗手,生吃蔬菜水果最好清洗干凈。同時,由于兒童疾病進展很快,家長一定要留意孩子情況,一旦出現身上發很多小疹子,小便顏色出現變化,變成粉紅色或者濃茶樣顏色,必須爭分奪秒送到醫院。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廈門國際郵輪中心新航站樓施行“一次過檢”2025-04-17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