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是清明小長假的最后一天,祭掃高峰與返程高峰出現了疊加,墓園周邊道路、進出島要道交通壓力頗大。
昨日16時許,翔安大道往島內方向車流劇增。
堵車讓小女孩忍不住探出天窗觀望。
墓園周邊:交通整體平穩有序
昨日上午,全市主要墓園(湖里薛嶺山陵園、翔安內厝八一公墓、同安安樂永久墓園、集美中華永久墓園、海滄文圃山陵園等)周邊道路車流通行量大,所幸,各轄區交警大隊已提前部署警力進行疏導,道路交通整體平穩有序。
進島通道:出現車輛排長隊
昨日15:10左右,翔安隧道進島方向隧道口附近發生一起3車追尾事故,交警很快趕到現場處置,拖車也迅速將事故車輛拖走。16時許,翔安隧道進島方向車流量越來越大,隧道口出現大排長隊情況。18:00-18:30,進島方向接連發生兩起事故,雖然民警都及時處理,但“架不住”后面的滾滾車流,翔安隧道出現了長時間的滯留。據統計,昨日,翔安隧道進島方向的車流量破記錄,首次突破6萬輛次,晚高峰的緩行持續到23:45左右,方才恢復暢通。
昨日16時左右,海滄大橋進島方向車流持續增多,排隊的車輛一路綿延到新陽隧道口,車輛緩行情況持續到晚高峰結束。晚高峰期間,除了上述狀況,市區其他主要道路交通秩序良好。
交警分析認為,昨日是清明節正日,很多市民前往島外各處祭掃場所祭拜,加上昨日是清明節小長假的最后一天,很多上班族要返回廈門。祭掃高峰與返程高峰產生疊加,造成車流量大、排隊緩行的情況。
【同步】
高速公路日均車流19萬
本報訊(記者黃璜通訊員鄭錦陽)這個清明假期雖然只有短短3天,但經高速路進出廈門的車子卻不少。據高速交警的初步統計,假期首日各收費站的進出總流量就突破了20萬輛次,三日的日均進出車輛超過19萬輛次,其中廈門收費站、翔安收費站“吞吐量”最大,日均進出流量都在5萬輛次以上。
昨日16時許,受返程高峰影響,沈海高速泉州、漳州雙向往廈門收費站出口匝道,廈蓉高速長泰往廈門方向海滄樞紐轉沈海高速匝道,相繼出現車流量大、車輛緩行的現象。廈門高速交警支隊即時發布信息,提醒駕駛員繞行,昨日高速的返程高峰平穩度過。
清明假期,翔安隧道可謂“滿負荷”運轉,據交警部門初步統計,僅2日出島的車流量就接近5.3萬輛次,其中10:00-20:00,每小時出島的車流量都超過3000輛次。而據之前的統計數據分析,日均車流量達到3000輛次,翔安隧道的通行速度就會開始下降,也容易發生事故引發滯留。昨日,車流量巨大的情況則發生在進島方向,平均每小時車流量都在3000輛次左右。
【同步】
“百家村之聲”網絡電臺
路況直播獲聽友點贊
本報訊(記者汪長福王玉婷)我們不僅有文字路況播報,還有聲音直播!從4月1日下午開始,本報“百家村之聲”網絡電臺推出了“清明小長假路況直播”特別節目。
4月1日下午、4月2日上午以及4月4日下午,本報派出多路記者,奔赴我市四橋一隧、島內各大交通節點,現場連線為市民播報最新的路況信息。網友“李子家的雪”通過收聽直播了解路況,并詢問回程的路該怎么走,本報記者及時與聽友、網友進行互動,為他們提供豐富的服務信息,贏得廣大聽友、網友的一致好評。
【提醒】
三種方式收聽
“百家村之聲”
1、關注廈門日報官方微信,點擊首頁“微電臺”
2、安裝廈門日報App,點擊“微電臺”欄目
3、手機瀏覽器輸入wdt.xmnn.cn
【提醒】
節后上班首日
交通壓力大
今天是清明小長假結束后上班的第一天,根據交警部門預測,在早晚高峰期,我市“四橋一隧”以及島內的交通要道,都將面臨很大的交通壓力,特別是海滄大橋等重要通道,如果橋面出現交通事故,將會給大橋交通添堵。
因此,交警部門提醒,廣大駕駛員應該文明出行,不爭不搶,遵守交通法規,如果在海滄大橋等重要通道發生刮擦等小事故,要及時報警,迅速撤離現場,到附近的快處點處理,如果不按規定撤離現場,造成交通阻塞的,交警將依照相關規定對當事人處以500元罰款。
誤入ETC通道
請7日內再次通行
清明節小長假期間,高速公路出入口開啟了免征通道,但昨晚返程時,有部分車輛在出口走了免征通道,在入口卻誤入ETC通道。這樣,車輛就未消除在高速路段的行車記錄。高速公路翔安征收管理所所長白黎強提醒,誤入車主請在免征結束后的7日內,再次通行高速ETC車道出入口,將自動覆蓋上一趟入口信息,下次方可正常通行;未在上述期限內再次通行的,將產生未出站卡,下次無法使用,須前往全省收費站或閩通卡服務網點進行復位處理后方可正常使用。
貨車走免征通道
需補繳費用
此外,清明節小長假期間,有20輛左右的貨車從翔安高速口免征通道通行。這部分貨車車主需就近尋找高速公路出入口進行處理,及時補繳費用,以免被加入“黑名單”,影響下次出行。特別要提醒的是,皮卡車也屬于貨車,應走貨車取卡通道,正常取卡繳費,不要抱著僥幸心理“闖關”。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廈金號”盾構機刀盤順利下井2025-04-27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