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工地正在運行揚塵噴霧系統。
去年,廈門空氣質量排名位居全國第二,“廈門藍”這張廈門的燙金名片更加亮眼,這和政府部門與廈門市民的努力密不可分?,F在,又有一批新政策、新規定出臺,將助力“廈門藍”,讓揚塵和pm2.5遠離市民的生活,讓廈門空氣變得更清新,讓廈門的天變得更藍。
【渣土車管理】
智能渣土車逐步全市推廣
“風塵仆仆”的渣土車不僅影響“廈門藍”,還會助長pm2.5的“氣焰”。不久的未來,他們將裝上GPS定位系統,變得聰明且環保。從昨天開始,廈門開始施行新修訂的《廈門市建筑廢土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并將逐步升級采用新型智能渣土運輸車輛,實時監督渣土車是否超速超載,提高對亂堆亂倒渣土的處罰力度。
【現象】
超四成渣土車“放養”
記者日前從市建筑渣土行業協會了解到,根據現有數據,目前在廈門營運的渣土車約為1500輛,其中納入管控平臺目錄庫管理的共879輛,覆蓋53家運輸企業。也就是說,真正受監管的渣土車僅有不到60%,剩下的600多輛渣土車則處于“放養”狀態。
工作人員透露,此前廈門對建筑廢土運輸單位一直采用“申報+登記”的核準模式,只要符合法定條件均可進入。這導致市場上很多渣土車輛是由個人購買,但掛靠在企業名下,這些“散戶”大多自律意識較低,規范管理難度大,有些渣土車不符合標準。
另外,廈門目前的渣土車輛規范不一、顏色不一,老舊車輛和黃標車等不合格車輛上路運輸,沿途滴、撒、漏現象嚴重。同時,為降低運輸成本,渣土車運輸還存在盲目競爭,私自改裝車輛,加層、加高欄板,導致超載裝運、超速行駛和隨意傾倒等現象屢禁不止。
【出招】
新車加裝GPS定位系統
為了解決目前存在的這些問題,《辦法》將對渣土車實行統一標準智能化管理。據了解,今后,新投用的渣土車都應裝有GPS定位系統,這個系統讓違規渣土車無處遁形,可實時監督渣土車的運輸線路,還可查詢其是否超速超載。
《辦法》逐步實施后,渣土車應按照指定路線和處置地點行駛、卸放,從工地產生渣土、運輸過程到消納都要進行聯單管理記錄情況,并反饋到建設部門,隨時接受檢查。此外,運輸單位和車輛及駕駛員信息也將納入,實行動態管理。
《辦法》還要求,建筑廢土的處置場地和中轉站的設置必須納入城市規劃、合理布局。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要建立考核評價制度,定期向社會公開考核相關信息。
此外,由于渣土車“紅黃藍”不一造成的監管困難也將成為歷史。新的運輸車將統一顏色,一眼就可以識別并進行監督。工作人員透露,全市將逐步推廣使用智能型建筑廢土運輸車。
另外,記者了解到,查處建筑廢土違法行為將由城管部門改為由建設行政部門執行,城管部門僅保留處罰亂堆亂倒及路面污染的違法行為。
揚塵污染防治 工地作業要全程開啟噴霧機
揚塵是空氣污染主要元兇之一,防治揚塵污染是必需的重要工作。近日,市環保局向有關企業下發加強工業企業揚塵污染防治的通知,包含13條內容。廈門市所有可能產生揚塵(含粉塵、煙塵)污染的已建、在建和新建工業企業都必須按照《通知》要求防治揚塵。
工地是產生揚塵的“重災區”,噴霧機通過水霧作用可以吸附揚塵,讓它們減少在空氣中的擴散。通知中要求,每一處同時作業的作業點,要配一臺(或以上)噴霧機,在作業過程中必須全程開啟,保障噴淋時間,確保作業點揚塵得到有效控制;運輸物料的輸送帶要密封,所有可能產生揚塵的裝卸及運輸節點,都應設置吸塵收集或噴淋除塵裝置。
另外,工業企業在作業時,物料也可能隨風產生揚塵。通知提及,對于物料堆場能完全密閉的,禁止在工地上露天堆放,要完全封閉;不能完全密閉的,要采用防塵網(布)全覆蓋,并配備必要的噴淋設施;不能完全密閉也不能完全覆蓋的堆場,要在四周設置高于物料最高點2米以上的圍墻。
閑置地塊是揚塵滋生的“天堂”。對于如何處理閑置地塊,《通知》也有明確要求。閑置超過3個月的地面要硬化或綠化,閑置時間在3個月內的,要覆蓋或按料堆圍擋標準建設圍擋及噴淋設施。而工業企業除綠化、建筑占用地面外,露天地面要全部硬化或覆蓋,禁止地面裸露。企業硬化地面(含路面)要及時清掃和清洗,不得存在明顯的物料、粉塵、煙塵、灰塵、浮土。
一些露天料堆場也是“揚塵大戶”,而廈門屬于沿海地區,風力較大,更容易讓揚塵到處擴散。對此,《通知》特意提及:料堆沒有完全密閉的工業企業,在遇到風力4級及4級以上天氣時,停止裝卸物料作業。
通知還明確,企業揚塵防治的信息必須公開,納入企業環境信用評價范圍。
【熱點話題】
2016年1月廈門空氣質量排名引熱議
全國74城排第4 為何全省排第5
日前,省環保廳公布了2016年1月福建省城市空氣質量排名,廈門1月達標天數比例為100%,空氣質量綜合指數為3.32,排名全省第五。而此前,環保部曾公布全國74個主要城市今年1月份的空氣質量情況,廈門以100%的優良率位居第四。有些市民對此心存疑惑,今年1月廈門空氣質量在全國的排名比在全省的排名還高,這合理嗎?
環保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環保部公布的是包括直轄市、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市等在內的全國74個城市空氣質量狀況排名,其中,福建省內只有福州、廈門兩座城市參評。因此,廈門1月空氣質量在全省排名第五,在全國排名第四,這二者并不矛盾。
那么,廈門空氣質量在全國排名為何如此靠前?
“福建地處東南沿海,離北方污染源較遠,且森林覆蓋率和綠化率較高,福建9個地級市的空氣質量均較好,但由于只有2座城市參評國家排名,而其他7座城市均不在列,這讓福州和廈門無形中減少了不少競爭對手,排名自然容易升高。”環保業內人士分析,“廈門濕度較高,降雨量多,這也有利于污染物沉降”。
除此之外,記者了解到,廈門接連打出幾套“組合拳”對付揚塵,如專門成立“提升環境空氣質量考評小組”,將揚塵治理納入了市容考評的范圍等,這些措施也有助于廈門空氣質量排名在全國居于領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