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廈門市召開2016年全市民政工作會議,副市長、市公安局局長林銳出席。
會議指出,去年,我市民政工作在“美麗廈門共同締造”實踐中,主動融入,積極作為,成績顯著,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下一步,全市要總結和鞏固“十二五”期間我市民政工作取得的經驗和成果,在“十三五”期間爭取更大作為。
林銳表示,我市要在社會治理創新中勇當先鋒,深化街鎮管理和服務體制改革試點工作,創新居民自治模式,培育扶持社會組織特別是社區社會組織的發展;要在救助體系建設上謀求突破,健全城鄉低保標準動態調整機制,實施精準低保;要加速推進社會養老服務工作,建立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養老為補充的多層次養老體系,采取購買服務等形式引導社會力量參與養老服務;要全面提升軍民融合發展水平,加大擁軍優屬和支前保障力度。
會議要求,全市民政系統要積極拓展履職空間,堅持不懈地加強民政隊伍的能力建設、人才建設和作風建設,推進傳統民政向普惠民政轉型,進一步提升基本社會服務質量。(記者 衛琳)
【鏈接】
我市將加快建設 一批養老工程
記者從昨日召開的2016年全市民政工作會議上了解到,今年我市將在養老服務、社會救助、社區治理、社會組織等方面重點部署,力爭實現民生保底體系更加健全完善,社會治理創新探索更加深入扎實,支持國防和軍隊建設更加堅定有力,專項社會事務管理和服務更加優質高效。
【養老服務】
六成養老機構醫療服務有望納入醫保
今年,我市將抓好市慈善總會愛鷺老年養護中心和市愛心護理院擴建,市社會福利中心松柏醫院改擴建,海滄區樂齡公寓項目建設,湖里區、思明區社會福利中心及蓮花長壽村老年公寓二期工程開工建設等養老工程。完成30個“農村幸福院”和6個“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建設項目。
我市將繼續推進符合條件的養老服務機構設置醫務室或門診部,力爭今年使全市60%的養老機構醫療服務納入醫保范圍。
目前,我市在禾盛社區和禾山社區試點社區助老員做法,計劃今年推廣到島內兩區及島外各區主城區村(居),2017年推廣到全市,采取政府購買方式,每年為每個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站)配2名助老員。
【社區治理】
推動社區治理立法工作
今年我市將開展《廈門經濟特區社區治理條例(暫名)》立法,推廣“微自治”、“微法典”等創新做法,發揮軟法治理的作用。
進一步探索多層級、多類型的自治模式,推動小區、樓棟、自然村的基層民主制度落實,吸納社會組織、外來人員及臺胞、駐區單位參加社區協商,建立社區居委會、業主委員會、物業公司三者互動機制。
【社會組織】
加大社會組織培育扶持
今年我市將積極落實社會組織尤其是公益慈善類組織的捐贈稅前扣除等相關稅收優惠政策。鼓勵和引導社會組織通過項目合作、品牌輸出等方式,跨區域承接政府購買服務項目。鼓勵街(鎮)、社區將閑置的房屋、設施等存量資源,優先提供給社區社會組織綜合服務機構和社區公益性社會組織,給予社會組織發展空間。(記者 衛琳 通訊員 張賢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