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措施
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該遺產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7年6月5日,經國家文化部確定,福建省泉州市的李珠琴、蔡炳漢為該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226名代表性傳承人名單。
泉州花燈是國務院公布的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福建泉州吳氏花燈工藝有限公司(原泉州華祥花燈制作有限公司)是泉州唯一一家注冊的大規模花燈(彩燈)制作公司。目前擁有全國工藝美術大師吳祖贊先生(享受國務院津貼)在內的多名設計師團隊。 泉州吳氏花燈集燈會、景觀策劃、設計、制作、展出于一體,專業從事花燈、彩燈的設計、制作、展出和城市亮化美化工程。公司聚集了全國各地花燈、彩燈制作的高級人才和工程技術專家,擁有百名技藝精湛的花燈、彩燈藝人,是目前全國較大規模的花燈、彩燈制作公司。
泉州吳氏花燈制作的料絲燈、刻紙燈、紅綢宮燈、針刺燈、動物燈、人物燈、掛燈、電轉燈、座式燈、組合燈、彩車、廣告燈等產品暢銷世界各地,先后多次被邀到法國、德國、印尼、日本、韓國、新加坡、菲律賓、加拿大、臺灣、香港、澳門等國家和地區舉辦燈展,得到了國內外客戶的充分肯定和世界的高度評價,引起了國內外觀眾的轟動。
傳承意義
泉州吳氏花燈將繼續走專業化發展的道路,視花燈、彩燈藝術發展創新及產品的質量為生命,強化管理,積極創新、開發新產品,并抱以真誠的態度與各界朋友廣泛合作、互利互惠,為弘揚傳統文化、保護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泉州花燈”作出更大的貢獻。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泉州吳氏花燈延攬英才、銳意進取,在挖掘福建泉州漢民族傳統文化的同時,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公司本著“把精品獻給您,把服務交給我的宗旨,發揚光大。
花燈文化
元宵節亦稱“燈節”、“燈夕”,家家張燈,戶戶結彩,鬧花燈。泉語“燈”、“丁”諧音,寓祈望人丁興旺、迎接光明之意。
燈節最早的歷史記載從漢武帝開始。漢武帝在平定“諸呂之亂”后稱帝,稱帝時剛好是農歷正月十五,祭拜“太一”(當時信奉的顯赫神明)時漢武帝出宮游玩,剛好碰上民間放燈。于是定正月十五為“燈節”,有與民同樂之意。
唐·玄宗開元年間(713——741年),每逢上元都要放燈三夜(十三至十五)。上元活動由于都在夜晚,故有“元夜”、“元夕”和“元宵”的稱呼。節日的主要景物是“上元燈”,因此又有“燈夕”之稱。
泉州的“燈節”始于唐朝。唐代士族南下,將鬧花燈習俗帶到泉州。
泉州的“燈節”在宋朝發展到頂峰,花燈之盛,冠絕天下,形成“上品花燈”,有“春光結勝百花芳,元夕分華盛泉唐”之說。特別是南宋,在泉州設南外宗正司,管理3000多名來泉州定居的皇室宗親。他們仿照臨安大放花燈,上元的活動熱鬧壯觀。宋·《五雜俎》譽稱:“天下上元,燈灼之盛,無逾閩中。”甚至連京城杭州點燈都委托泉州太守、南安知縣雇工精制。
泉州花燈內容,以山水風景、歷史人物、飛禽走獸、亭臺樓閣為主。類別主要有走馬燈、蓮花燈、寶蓮燈等。最具泉州特色的是“無骨燈”和“料絲燈”。其中“無骨燈”為泉州獨創,直接用硬紙連接而成,與一般燈用竹子做骨架的做法不同。而“料絲燈”則八面通透,采取鏤空的做法,點起燈后整燈通透。
清末·陳德商《溫陵歲時記》:“上元:……上元燈——市人制燈出沽,或以五色紙,或以料絲,或扎通草,作花草人物蟲魚,燃以寶炬,維妙維肖,俗名古燈。恒于府治西畔雙門前作燈市。……故桐蔭吟榭邱家樹《上元燈》詞云:一年元夕一回換,怪聽聲聲賣古燈。” 清末·陳德商《溫陵歲時記》:“上元:……弄龍——各鋪好事者,是夜以青紗數丈,制為金龍燈,燃蠟炬,十數人執而舞之,曲伸盤旋,鱗甲畢動。前導一球,隨之上下。亦且敲鼓鳴金吹笛,與兒童竹馬,群履踢球,雜游市上焉。”
掛燈: 元宵前夕,多數人家在居家、店鋪門口懸掛花燈 或大紅燈,烘托喜慶氣氛。生男孩之家,制作或購買花燈,掛到寺廟、宗祠,以示“添丁”;德化有的還要宰殺一只公雞、加一籃白粿敬祖。
送燈: 有年內出嫁的女兒,娘家在節前要買繡球燈或蓮花燈一對 派男童送到女婿家,祈祝早日“出丁”;對嫁后未生男孩的,娘家習慣贈予“觀音送子燈”,謂之“送燈”。
清末·陳德商《溫陵歲時記》:“上元:……上元燈……有新嫁女者,女家須買白芙蓉燈一雙,送于婿家,云是宜男兆。……張炳文云:最是女家忙送客,吉祥爭買白蓮燈。” 賞燈: 元宵夜,男女老少成群結隊上街賞燈。
游燈: 元宵夜,小孩手提春燈,點上蠟燭,走門串戶,結成游燈隊伍,信步游燈。
出燈(搶燈): 泉語“燈”、“丁”同音,“出燈”即“出丁”,寓意人丁興旺。
小孩游燈時不慎把燈燒了,即“出燈”。如燒的是紅燈,預示生女孩;燒了白燈,預示生男孩。
燈被搶也是“出燈”。古時元宵節,富人組成“游燈族”,沒錢買燈做燈的窮人就組成“搶燈族”。在游燈的大街上,空手的窮人們用歌謠嘲笑提燈的富人:“梅花燈,點不香;官刀燈,攪茅房……”隨后一擁而上搶奪富人的燈,被搶的富人不僅不惱怒反倒興高采烈。
猜燈謎: 猜燈謎是逛燈會的又一趣事。把謎語貼附燈上,供人邊賞燈邊猜謎,猜中者向主持人領取獎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