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至29日,由國家新聞出版署主辦,中國新聞出版傳媒集團承辦的“紅沙發”系列訪談在陜西省西安市舉辦。該活動邀請出書人、寫書人、讀書人等文藝界嘉賓,圍繞“紀念新中國成立70周年,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城市文化與文明傳承”“閱讀改變命運”等話題展開對話。
閱讀溫暖人心
閱讀習慣的養成離不開家庭的熏陶,入選“2019年全國十大讀書人物”的李尚容就是在父母的陪伴下開始愛上閱讀的。“我喜歡讀國學經典,讀的第一本國學書是《笠翁對韻》,從中收獲了很多樂趣,雖然不能穿越到古代,但每當我翻開國學經典的時候,就好像在跟古人對話。不僅如此,閱讀還打開了我的眼界,讓我可以通過別人的筆觸了解大千世界。”李尚容說。
入選“2019年全國十大讀書人物”的杜權成是湖北省谷城縣五山鎮一中的老師,家有藏書3萬多冊,后來他建起了家庭圖書館,班上的學生甚至離圖書館很遠地方的孩子都跑過去借書、讀書。杜權成說:“我的老師說過,一名優秀的語文老師還應該是一名比較出色的書法家,也應該是一名合格的作家,否則他就沒有底氣站在三尺講臺上。因為海量閱讀,讓我下筆有了底氣。營造全民閱讀的社會風氣對教師來說義不容辭。圖書館的規模越大、影響力越大,肩負的社會責任就越大。希望未來圖書館實現菜單式服務,讀者需要什么,在我的圖書館里都能找到。”
筑夢繼學,溫暖遠方。入選“2019年全國十大讀書人物”的曹中希是圓通速遞北京分公司北京師范大學業務經理,他利用圓通快遞老曹工作室的平臺,和北京師范大學的很多院系合作,為貴州畢節、遵義及四川涼山等捐贈書籍,每年利用學校的畢業季,從跳蚤市場購買書籍千余冊,豐富農村圖書室的藏書,帶動更多年輕人學習。曹中希說:“閱讀讓我增長了知識,也改變了我的人生。我希望盡微薄之力,讓更多貧困地區的孩子有書可讀。”
網絡時代更要關注傳統文化
如今,全國各地開展的全民閱讀活動豐富多彩。中國出版協會理事長柳斌杰表示:“全民閱讀是我國文化建設的一項基礎工作,閱讀可以愉悅精神、增長見聞。人們通過讀書可以提高素質,甚至改善生活、改變命運?,F在5G來了,閱讀的形式也隨之發生了改變。不管將來載體怎么變,內核依然是閱讀,閱讀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優質的內容。”
“在移動閱讀發展的過程中,一定不能忽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滋養。當前,移動終端推送內容同質化現象嚴重,大眾需要高品質、個性化的閱讀,用AR、VR等手段會讓呈現更生動形象,也更符合年輕人的閱讀習慣,我認為這或許是今后開發移動閱讀軟件的方向。”山東青島大學全民閱讀研究院研究員孫琳表示。
據黑龍江省委宣傳部出版處處長李軍介紹,黑龍江的“書香龍江”公眾號于2017年創建,由專門的運營機構負責,分為“閱資訊”“閱驛站”“閱活動”3個板塊,通過活動資訊、政策解讀、經驗交流來推動全民閱讀活動開展。
讓更多年輕人走近博物館
如今,我國博物館進入快速發展期,每年都有眾多新建博物館開放。怎樣處理文化設施開放和文物保護的關系?故宮博物院原院長、故宮學院院長單霽翔認為,把文物藏品細心地進行修復保養,并使之重新回到人們的生活中,成為促進社會發展的積極力量。只有當人們感受到這些文物的魅力時,才會更精心地呵護它們。
“博物館中年輕觀眾的比例在逐年增長,他們在工作、生活中會遇到很多與文化相關的問題,或許在博物館里就有答案。”單霽翔說,“現在年輕人走近博物館的方式正在發生變化,他們不僅可以邁開雙腳走進博物館,接觸博物館的藏品,還可以通過文化創意產品了解博物館。因此,博物館還應深挖藏品內涵,通過舉辦好展覽、好活動,讓人們感受到博物館在生活中的意義。”(記者黨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