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是農歷二十四節氣的第十一個,也是夏天的第五個節氣。小暑一過,炎炎夏日就正式到來了。那么小暑是什么意思呢?小暑是不是入伏呢?小編為您解釋小暑含義及小暑與三伏天的關系。
》》小暑是幾月幾日星期幾哪一天 2019小暑時間具體幾點幾分開始
小暑的含義意思
小暑是什么意思
小暑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之第十一個節氣,夏天的第五個節氣,表示季夏時節的正式開始;太陽到達黃經105度時叫小暑節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節……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小也。”小暑雖不是一年中最炎熱的季節,但緊接著就是一年中最熱的季節大暑,民間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說。由于出汗多,消耗大,再加之勞累,人們更不能忽略對身體的養護。
小暑時節,大地上便不再有一絲涼風,而是所有的風中都帶著熱浪;《詩經·七月》中描述蟋蟀的字句有“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文中所說的八月即是夏歷的六月,即小暑節氣的時候,由于炎熱,蟋蟀離開了田野,到庭院的墻角下以避暑熱;在這一節氣中,老鷹因地面氣溫太高而在清涼的高空中活動。
小暑是頭伏嗎
小暑不是頭伏,小暑是二十四節氣之一,而頭伏指的是三伏天的開始。
入伏,意指進入三伏天。“夏至三庚數頭伏”,這是確立初伏的依據。今年初伏第一天是7月13日。“三伏”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約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這一段時間。從夏至后第三個“庚”日算起,初伏(10天)、中伏(10或20天)、末伏(立秋后的第一個庚日算起,10天),是一年中天氣最熱的時間。
初伏是關于日歷法的一種說法,指夏至后的第三個庚日,是三伏中頭伏的第一天,通常也指從夏至后的第三個庚日起至第四個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時間。按中國的日歷法來說,是真正暑天的開始。初伏固定為10天, 初伏從夏至日后第三個庚日始(稱入伏)。
小暑是入伏嗎
小暑和三伏天什么關系
俗話說“冷在三九,熱在三伏”。7月7日節氣是小暑,古籍《群芳譜》中說:“暑期之此尚未極也。”因為小暑過后,全年最熱的三伏就到了。
”夏至這天白晝長,太陽角度最高,但不是一年中天氣最熱的時候,因為接近地表的熱量這時還在繼續積蓄,并沒有達到最多的時候。夏至后日照時間一天比一天少了,氣溫卻一天比一天持續升高,夏至后的第三個庚日的時候開始入伏,俗話說:“小暑大暑緊相連,氣溫升高熱炎炎”。這段時間叫數伏天。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