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7月23日訊 如果你跟安溪人說你要去湖頭鎮,那么你一定會被問到:有沒有去泰山巖?乍一聽泰山,你會以為是“一覽眾山小”的東岳泰山。其實在湖頭,泰山巖的名氣一點都不輸東岳泰山,因為有著李光地用全家性命舉薦施瑯、觀音移位保臺灣的掌故,供奉著顯應祖師的泰山巖在臺灣也是大名鼎鼎。
七佛春云風光美
泰山巖全稱為“顯應普濟大祖師巖泰山寺”,位于湖頭鎮與長坑鄉交界處,屹立于湖頭西南隅的南隱山腰。巖中風光旖旎,山清水秀,景色宜人,曾記有“七佛春云”的景觀,列為“小泉州”之美譽的湖頭“十大景觀”之一。
泰山巖由眾多高大森嚴的殿堂組成,是安溪古代宗教建筑中比較能反映明清時期佛教、道教巖寺配套的典型。山門有三個:空門、無相門、無作門,象征佛教“三解脫”。中殿供奉顯應祖師,南北兩側塑有十八羅漢雕像后依山而建兩殿,內祀面向臺灣觀音佛及釋迦牟尼之前的七佛,成為觀音殿和七佛殿。此外還建有藏經堂、齋堂、放生池、四座靈塔,以及2000多個臺階的天然氧吧步行道,盤山道封頂。
同山同巖顯應祖師受尊崇
泰山巖文管會主任李清黎向我們介紹了泰山巖的歷史:“泰山巖從南宋到現在已經880周年,主要供奉的是佛教中的顯應祖師,2002年社會各界民間人士開始組織修復泰山巖。還有供奉如來及其以上的七佛與觀音。”根據記載,該巖與遼寧義縣的“奉國寺”、山西文城縣的“玄中寺”齊名。大陸、臺灣皆有眾多泰山巖祖師香火分爐的寺廟,可見顯應祖師在兩岸信眾中的地位。
那么顯應祖師為什么會受到如此的尊崇呢?李清黎告訴我們:“顯應祖師從永春老家來到湖頭鎮,剛好遇到此地大旱,便在這里替百姓求雨。就在求雨之時,烏云滿天、大雨傾盆,非常靈驗。”從此,顯應祖師黃惠勝便在這里接受了百姓的近千年香火。
在臺灣,有著眾多供奉顯應祖師的宮廟,他們都是從泰山巖分爐而來,每年都常有組團返回祖廟續宗,并熱心捐資重建祖廟。兩岸信眾常來常往,已經成為常態,可謂“同山同巖同一神,思國思鄉思老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