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疆喀什地區莎車縣老城區,一條名為“喀贊其”的街道家喻戶曉。全程1.5千米的街道,坐落著360余家商鋪。每天旭日初升,銅匠們手持小錘,俯身敲打著銅器,在叮叮當當聲中開始了專注創作;地毯商推開店門,將色彩艷麗、圖案精致的地毯掛在門外攬客……
維吾爾語“喀贊其”意為“打鐵鍋的地方”,這條街道有百年歷史,因居住制作銷售鐵鍋、銅鍋的匠人較多而得名。此后,喀贊其街從百姓自發交換商品場所,逐漸形成了以鐵鍋、銅鍋制作為主,民間手工藝、飲食、農產品銷售為輔的商業街。
雖熱鬧非凡、充滿市井氣息,但喀贊其街卻曾是不折不扣的“邋遢街區”。萊麗古麗·吾普爾自幼在喀贊其街長大,除安全隱患外,喀贊其街的環境衛生也讓人堪憂。
“以前商鋪基本是在自家住房基礎上改造,有土塊房、磚木房,我家住的就是土塊房。”萊麗古麗·吾普爾靠傳承家中制作手工冰淇淋的手藝營生,生意一直較為冷清。“店鋪處在樓棟拐角,很小很擁擠,來的客人沒地方坐。冰淇淋攤位擺在門外,街道土路坑洼不平、一刮風垃圾到處跑,來往顧客都是匆匆買了打包帶走。”
2019年9月,結合莎車縣棚戶區改造工程,喀贊其街進行改造升級。莎車鎮黨委副書記、鎮長穆拉提江·帕爾哈提說:“首先是解決居民住房安全。對達到抗震條件的房屋由政府補助加固改造;對影響水電路等公共設施、基礎設施建設的危房,采取實物置換或貨幣補償的方式。”
萊麗古麗·吾普爾也成為老街升級改造的受益者,政府聘請設計團隊為她提供多種改造方案,并派工程監理對房屋質量進行把關。“原來的墻拆了,換成了玻璃。店里光線好了很多,還擺放了桌椅。”萊麗古麗·吾普爾告訴記者,店鋪改造后,顧客明顯比之前多了。
穆拉提江·帕爾哈提稱,改造工程在充分尊重居民意愿的基礎上,采取政府每戶補助3萬元(人民幣,下同),居民自拆自建的模式進行改建。此外,改造中注重將發展傳統產業與旅游業相結合。堅持保留有價值建筑的原始風貌,并將現代優秀建筑風格和傳統民俗文化結合。
在街道入口處,一家食客眾多的烤包子餐廳吸引了記者的注意。餐廳主人阿布都喀哈爾·艾尼瓦爾告訴記者,“我是這家烤包子店的第四代傳人,烤包子店有百年歷史,祖傳下來的手藝深受大家喜歡。但之前店鋪小,街道環境不好。經營規模無法擴大。”
如今,這家烤包子特色餐廳共有三層,最多時每日超千人次前來一飽美食。阿布都喀哈爾·艾尼瓦爾說:“從土房到現在的樓房,店鋪營業面積擴大一倍多,客流量翻了三四倍,日均營業收入由原來的七八千元增至三四萬元。”
莎車縣副縣長郝洪海說:“我們以喀贊其街為軸線,開發形成了4條老城區精品旅游線。從而輻射帶動171條路、街巷、胡同,227處優秀歷史文化古建筑、民居,10處景點。實現了老城區改造與旅游發展的融合。”
莎車縣老城區2019年接待游客233萬人次,旅游收入超2.7億元,直接實現創業就業6340人。今年雖受疫情影響,旅游人數有所下降,但截至9月底,莎車縣老城區已接待游客213萬人次。昔日“邋遢街區”在改造后,成為一張亮眼“城市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