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中國傳統節日。指陰歷臘月三十日(小月為二十九日),是一年的最后一天,為“月窮歲盡之日”,故又叫“除夕”,俗稱大年三十兒 。這一天有許多古老的中國民俗活動,如包餃子,吃年夜飯,燒金紙、放爆竹、守歲等。
相關閱讀
大年三十的由來
相傳;古時候有個兇惡的怪獸叫夕,每到歲末便出來害人。后來,人們知道夕最怕紅色和聲響。于是年三十晚上,家家戶戶貼紅春聯,燃放爆竹,來驅除夕獸.以求新的一年安寧。這種習俗從此流傳下來,年三十晚上便稱為除夕了。
大年三十的傳統習俗
同時;這天是人們吃、喝、玩、樂的日子。北方人包餃子,南方人做年糕。水餃形似"元寶",年糕音似"年高",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頭。
除夕之夜,全家人在一起吃"團年飯",有一家人團聚過年的味道。吃團年飯時,桌上的"魚"是不吃完的。因為這魚代表"富裕"和"年年有余",象征來年的"財富與幸運",它屬于一種裝飾。所以,不能把魚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