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1日,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從江縣舉辦迎新春斗牛民俗活動,當地的70頭牛王展開激烈角逐,精彩的比賽引來成千上萬觀眾前來觀看,大家歡聚一堂,喜迎新春佳節的到來。
中國斗牛有什么傳統習俗
貴州、普安、威寧、畢節,大方一帶的彝族斗牛場,一般是在“荷洪尼走奈木”(火把節)斗牛。
古代斗牛活動較為單一。經過不斷地豐富發展,形成了一個以斗牛為中心,多種活動一并開展的斗牛文化場面。
《嶺表紀蠻》載:‘“蠻人購買此種牛只,只求肥碩壯健。價值高昂,在所不計。故一斗牛有至二三百元者。侯至相當時期,乃與他寨約期決斗。斗一日,遠近男女,無不盛妝艷飾,集合觀戰。
是時,兩寨民眾,吹銅號,鳴蘆管、放鐵炮、張傘蓋、列旗幟,嚴隊伍,擁牛人決斗場。……兩牛驟見,怒不可遏,由是交角決斗威猛奮發。觀眾鼓掌吶喊,聲震陵谷。移而勝負分,有敗逃者,有戰死者,亦有兩皆陣亡者。勝者興高采烈,取紅氈披牛身,取銀角套牛角,以紅鬃為彩,紅續結球,系于牛之項尾兩部,炮聲震天,以前儀送牛回寨。歡歌會飲,慶賀大捷。……敗者氣色沮喪,牛不戰死,亦必殺以泄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