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出扶持鼓勵、倡導鼓勵、不鼓勵、不倡導經營項目
泉州網10月9日訊(記者 殷斯麒)記者從泉州古城辦了解到,根據《泉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泉州古城2017 年工作方案的通知》(泉政辦〔2017〕67 號)要求,為做好泉州西街(鐘樓至新華路)經營業態管理工作,進一步提升古城的文化旅游形象,《泉州西街(鐘樓至新華路)經營業態管理實施方案(試行)》(以下簡稱《方案》)正式出爐。
據了解,該《方案》自公布之日起試行1年。根據《方案》要求,將成立“西街業主委員會”,并制定“西街業態管理考評機制”,對在西街業態方面起到積極作用的房屋(店鋪)產權人、經營者等,給予一定的獎勵。《方案》還詳細列出了《泉州西街(鐘樓至新華路)經營項目清單》,細化了扶持鼓勵、倡導鼓勵的經營項目,和不鼓勵、不倡導的經營項目,并將根據西街業態發展實際需要,適時調整。
現狀 西街250多家商鋪零售餐飲為主
泉州西街作為泉州古城街區較完整的歷史遺存,是古泉州繁盛的經貿商圈代表。據統計,泉州西街(鐘樓至新華路段),全長800多米,共有商鋪(包括沿街自住房及其他用途房屋)250多家(戶)。
經營業態以零售和餐飲為主,其他主要為自住房、金融通訊便民服務等。零售,主要包括時裝鞋服、食雜百貨、香燭佛具、地方特色食品、鞋業、鐘表等;餐飲,以休閑飲品、部分老字號小吃為主。
“精心培育發展合適業態,讓古城‘見人、見物、見生活’”是打造古城3.0的目標。古城辦副主任黃團峰表示,西街東段試行限行以后,游客逐漸增多,業態升級的需求迫切。目前街區業態也在市場氛圍下進行了一些有機更新,不少文創旅游業態入駐,不適合的業態逐漸淘汰。“希望通過業態鼓勵措施,引導具有泉州地方特色、有古城文化底蘊的業態在古城生根發芽、良性健康發展。下一步還將結合社區營造,調動群眾的積極性,共同參與到古城的保護和發展中來。”黃團峰說。
方案 細化四大業態發展方向
根據《方案》,扶持鼓勵經營項目5項,包括銷售泉州特色文化創意商品、依法經營的實體書店、從事地方特色小吃、古城特色產品的零售經營,泉州文化傳承人、手工藝人開館授藝等。
倡導鼓勵經營項目9項,包括特色服飾的加工、制作、經營,地方特色產品、工藝品的零售經營和DIY體驗,旅行社散客接待、旅游咨詢服務、景區門票銷售,茶具及配套零售,民俗宗教用品、素食經營零售,文具、郵品、明信片,休閑飲品店,老字號傳統名中藥,民宿、家庭式旅館。
不鼓勵經營項目4項,包括現代服飾、床上用品制作銷售,化妝品,酒吧、酒店,珠寶、玉石、玉器、蜜蠟、琥珀、玉飾品等。
不倡導經營項目15項,包括明火燒烤、歌舞廳、網吧、電子玩具、數碼產品、家用電器、電子游戲廳、現代家具,洗滌、蠟染加工,桑拿按摩、美容美發、美甲、紋身制作,現代建筑材料,婚介所,與西街傳統商業文化和風貌不符的經營項目,存在安全隱患、威脅公共安全、破壞環境資源的經營項目,國家法律法規規定禁止經營和銷售的商品等。
部門 適時開展聯合執法
根據《方案》,各部門將通力合作,做好解釋、勸導、宣傳等工作,并適時開展聯合執法,形成齊抓共管的強大合力,力促西街業態管理達到新水準。
工商部門:要優先考慮扶持符合旅游市場發展需求的經營項目,加強西街市場監管,管理規范經營秩序;積極引導老字號注冊商標,加強老字號注冊商標專用權的保護。
質監部門:要定期或不定期組織人員,深入西街查處商品量計量違法行為。
食品藥品監管部門:要加強對街區內食品藥品經營單位,特別是食品類旅游伴手禮、地方特色小吃等重點環節的監督管理。組織開展食品藥品安全的宣傳教育活動,實施問題產品召回和處置制度。
商務部門:要鼓勵和支持西街老字號商戶的經營,支持老字號傳承和創新傳統技藝,加強對老字號商鋪的引導規范。
文化廣電新聞出版部門:要鼓勵扶持地方書店、旅游文創產品等的經營;組織、協調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在西街傳承、展示工作。
城市管理行政執法部門:要加大對西街店鋪戶外廣告牌、占道經營等管理;做好沿街的市容市貌維護整治。
公安消防部門:要加強對西街消防工作的監督管理,依法查處消防安全違法行為。督促和指導街道辦事處、居民委員會定期對經營人員開展消防宣傳教育,定期組織開展消防安全檢查,消除火災隱患。
旅游部門:加強引導泉州旅游文創產品、泉州伴手禮的研發、生產、銷售、推廣;將西街納入泉州市旅游線路予以推廣;進一步規范西街旅游市場秩序、維護旅游消費者和經營者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