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宜昌出發,向東便進入江漢平原,大約1個小時的車程,就到荊州了。荊州的名氣,只要稍有三國常識的人也都能說出一二,而現實之中的荊州,可能有些人還比較陌生,而當你看到那完整挺拔的明清時期的城墻的時候,一種內心的感嘆那是自然而然發生的反應。
荊州城
荊州古城位于荊州市內,而荊州市是由荊州區和沙市區組成。以前是兩座相鄰的城市,上世紀90年代合二為一,沙市在春秋戰國時期叫做“江津”,看這名字就能明白,江邊的港口。
古城墻
城墻下的小商販
在那是它作為楚國都城的外港便已經逐漸的形成,到民國時期,已經成為了湖北省僅次于武漢的商業城市和領事聚集地,因此也保留下了港口城市所特有的濃濃的商業氣息,現代而繁華,而荊州古城從古至今都是政府機關的駐地,整個的氛圍顯得古樸而幽雅,兩者結合,倒也是相映成輝。
綠蔭覆蓋
先去到了荊州古城,從新東門進,路邊便是張居正故居,沿著城墻邊的小路走不遠,就能看到舊東門,又稱“寅賓門”,城樓為“賓陽樓”。荊州古城墻四周,原有城門6座,即東門、小東門、北門、小北門、西門、南門。之后為了緩解城內交通,新開3座城門,新東門就是其中之一。舊東門是迎接來使和賓客的城門。因此,相當的壯觀。
在古城閑逛,古樸的城樓下并不是大量的旅行團和游客的蹤跡,也沒有到處喧囂叫賣的商販和連綿不絕的店鋪。城樓下不多的幾處擺攤,也都是安靜的在那里,攤主們閑坐聊天,和這座古城的氣氛一樣,悠然閑散。
拍照的人
古老的城樓之下也看不見拿著旗子吶喊的旅行團,在這里休息的大多是居住在這里的市民。在城門里賣涼粉的阿姨,鋪著涼席乘涼的爺爺和孫子,還有在古城墻下打網球的人。開車沿著繞城路把城墻完整的走上一圈,這條布滿樹蔭的道路是非常漂亮的,路邊是居民樓和一些茶館,也能夠見到大片的湖水與荷塘,偶爾會看見載著游客的馬車經過,在正午的陽光下顯得懶洋洋的。
城墻下很涼快
只要你愿意,你可以在任意的地方停下,順著路邊的小路爬到城墻上,會碰到一些游玩和鋪著涼席乘涼的人們,就是這樣自然的生活,與這座古城完全融為一體的自然而然的生活狀態。
拍婚紗照的新人
國內外的古城我去過一些,其中大部分所謂的古城,重建或者翻新之后當做展覽品放在那里,毫無生氣,莫名其妙,每次進到這樣的地方,我都有一種馬上掉頭返回的念頭。因為既然你稱作是個“城”,是必須要有人們生活印記的地方。
而在荊州,卻就是一副生活的畫面,這座保留完整的古城并不是圈地之后在里面修建大量的所謂古建筑后,成為一個商業旅游勝地,也不是用欄桿圍墻包圍起來讓人不能觸碰,好像遺跡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