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與現實
揭秘豬八戒的原型
那么,西莊村豬八戒的故事是如何產生的?在現實生活中,究竟有沒有豬八戒的原型呢?
西莊村地處古永昌郡(今保山)的西北部,背靠大山。當時戴氏、高氏、董氏等幾大家族從江蘇一帶遷來時,這里原始森林茂密,野獸經常出沒,傷害人畜,給剛定居下來的南遷移民帶來很大的威脅。特別是西莊村南部的一個叫爛壩(后改名浪壩)的地方,原是由山谷往外延伸的一條河灘,一到大雨天便洪水泛濫,泥沙翻滾,沖毀村莊田地。那一個個翻起的泥浪,遠遠看去很像豬群在下面拱動。過慣了富庶寧靜生活的江南移民對這“洪水惡浪”十分恐懼,誤以為這一切都是傳說中的“豬神”在作怪,因此,他們一到農歷立夏季節洪水來臨之前,便向著這條河流祈禱,望“豬神”保佑平安,并許愿祝福:如果豬神不作怪,村民們可塑造神像,世代供奉。沒想到祈禱之后,這條浪壩“流沙河”真的再未泛濫過,于是,“豬神”崇拜的觀念便在移民心中深深地扎下根來。
那么,“豬神”又為什么會被命名為“八戒”呢?在對村里的一些口頭傳說及家譜進行分析后,我們發現:這其實和南遷移民對佛教、儒家文化的繼承有關。移民中的一些讀書人,為規范村風民俗,將佛教中的一些戒律理念歸納、演繹,制定出“酒、色、財、貪、嫖、賭、淫、逆”八條戒律,簡稱為“八戒”,并將此寄托在“豬神”身上,教村民日日朝拜、時時銘記,以此純潔人際關系。由于“八戒”初創者對戒律作用的有意夸大、傳播,使“豬神”影響被逐步擴展、升級。以致到了后來,村民們把凡是懷疑“豬神”鬧過并造成災難的地方,都以“八戒”命名,如村后的山谷、巖洞,分別被取名為“八戒箐”、“八戒洞”。西莊村香火不絕、世代供奉的豬八戒廟,也正是在這種背景下產生的。
而豬八戒高老莊娶親的故事也有現實原型。據村民講,當年確實有位王姓青年入贅高家——這個青年“日食斗米,力大無比”,曾空手制服過一頭瘋牛。他為人豪爽仗義,專好打抱不平,深得村民愛戴。隨著聲名逐漸遠播,王姓青年的力氣、仗義行為竟被村民將其與傳說中的豬八戒聯系起來,說他是“豬神轉世”,才有這么大的膽氣和力量。
王姓青年在高家呆了10來年,后來離開村莊神秘失蹤。村民們都傳言他是“豬神”得道而去,并附會上一些佛教故事,說豬神已皈依佛門,往西方求取真經了。日久天長,于是高老莊遂被更名為“西莊”,以紀念高家女婿“西天取經”之意。
探訪遺跡:
八戒投胎洞里會嗑瓜子的魚
在《西游記》的描述中,豬八戒是投錯胎才變成豬的。而在西莊村旁邊的臥佛寺里,至今還存留著一個石花洞,村民們說,這就是八戒投胎的地方。
進入臥佛寺,只見它的正殿建于天然溶洞中,一尊漢白玉臥佛供奉其上。臥佛后面便是一個豁然開朗的石洞,據寺中資料記載,這里就是傳說中八戒投胎的地方。洞內暗河連著大殿外的一潭清水,水內游動著許多黑魚,這便是自然界中極為罕見的魚類:軟骨四須巴。軟骨四須巴長相奇特,只有在非常純凈的水中才能成活。有趣的是,這些魚像人一樣喜歡嗑葵花籽,如果游人往池塘中拋進瓜子,這些游魚就會張開大嘴,將瓜子吞進去,嗑出籽仁后再將瓜子殼吐出來,水面上頓時漂滿了葵花籽殼。
在傳說中,豬八戒“西天取經”臨走時,從自己曾經耕田歇息的地方“八戒箐”挖來三棵榕樹苗,為高老莊、村民、高翠蘭各栽一棵以作紀念,意為:自己能來到高老莊有緣,能結識村民有緣,能與高翠蘭成婚有緣——后人把這三棵樹稱為三緣樹。
三緣樹長在臥佛寺旁,已經有數百年歷史,樹身要四、五個人方能合抱。最有意思的是,當春天來臨的時候,三棵古榕樹會分別吐出三種不同顏色的芽苞,慢慢長成新葉之后,古樹樹冠猶如三把巨傘,蔭蔽數畝,成為今天村民歇息納涼的好去處。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英國風俗禁忌有哪些?英國傳統節日及習俗盤2018-04-0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