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ChiantiClassicoDOCG之后,我再次漫步到領主廣場。或許是因為酒精的關系,也或許是因為不再有擁擠的人群,我感覺到環繞在這廣場四周的雕像仿佛都有了一股生氣。寂靜夜幕下,一絲來自文藝復興時期的靈氣悠悠散發,讓我眼里的翡冷翠更加撲朔迷離。
佛羅倫薩
藝術無畏復制
領主廣場是佛羅倫薩的心臟。它一反典型的方形,以L字呈現。這種格局,讓人錯覺它的面積其實不大。但是無處不在的文藝復興時期的遺跡,讓人感覺它曾經龐大的氣勢一直在這里留存。
與其說是一座古老的廣場,不如說它是一個壯麗的露天博物館。這里有大衛像的復制品,也有青銅騎馬像的真品。無論復制品還是真品,一座又一座雕像在這里聳入云霄。經過幾個世紀來的日曬雨淋,這些雕像都仿佛吸收了天地靈氣而活靈活現。就連在意大利電影界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羅貝爾托·貝尼尼,也對這座“站滿雕像”的廣場情有獨鐘。他說:“對我來說,這座廣場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廣場。是的,是最美麗,而不是所謂什么最美麗之一。”
老橋上的老店
領主廣場的入口是在從主教堂廣場(PiazzaDelDuomo)通往維奇奧橋(PonteVecchio)的主要道路上。這條路上的游客比肩接踵;路的兩旁盡是讓人眼花繚亂的櫥窗。即使沒有旅游攻略指南,它也是一個不容易被忽略的地方。
佛羅倫薩是一個大城市。遍布在這座城里的老建筑,以及隨眼可見卻名不見經傳的大小雕像,使人目不暇接。傳統的手工藝品以及時尚的現代產品,新與舊的交替密集在這里擾亂了人們的視線。于是,景點與景點之間,已經不再讓人感覺到任何距離。這些櫥窗,就是這座古舊老城于人的另一道怡人風景。設計得五光十色的櫥窗里,由不分晝夜的燈光照耀。不太規整的手工藝品在燈光的照耀下,每一個細節上都有來自雙手和時間的痕跡。
文藝復興的重鎮
佛羅倫薩的手工業在文藝復興開始萌芽的13世紀,就已經聞名。放開世俗束縛,在現實主義里摻入屬于人類豐富情感的種種藝術思想改革,不僅改寫了文化藝術方面的風格,同時也改寫了手工業歷史。精美別致的銀質餐具,就在這陣文藝復興風潮下,突破性地走上了當地餐桌。隨后再被一位名為卡德林娜的女爵當作陪嫁品,帶到了法國。以一反傳統的材料和設計做成的銀質餐具,像一匹行空的天馬震撼了當時的社會。佛羅倫薩的名聲和手工打制的各類銀器,因此騰飛。
歲月更迭,時代變遷。當年因文藝復興之風旋起,長時間處在鼎盛期的銀制品手工藝,也漸漸成為當地的一個歷史見證。在傳統鑄造秘訣面臨失傳的時候,一位美麗的銀器商店的老板,Laura說:“失去的手藝,已經無法再獲取。我們目前能做的只是不再讓手中緊握的工藝隨時間流失。”
Laura的銀飾商店—FratelliPeruzzi就在維奇奧橋的橋口。這是她夫家代代相傳的一門傳家生意。她笑說自己只是這家自1860年就存在,歷史悠久的銀飾商店第四代傳人的妻子,以及第五代傳人的母親,根本就是一個多余的角色。但是在閑聊中,卻不難看出她對銀飾深層的認識和對這老店的堅守。
FratelliPeruzzi的一樓是一個個擺滿各種銀飾的櫥窗。銀飾透過玻璃,不分彼此地在燈光下閃閃發亮;而二樓,是銀飾制作坊。坊里有好幾臺從歲月中走來的舊型銀器磨制機。它們目前仍舊在那里待命。
夜色下,我坐在舊宮(PalazzoVecchio)的梯階上翻看相機里的照片。當銀器和銀質餐具一張接一張出現眼前時,我想到當我要求Laura把銀質小勺子從柜臺里取出,讓我照相的情景。當時她調皮地朝我擠眼,說:“我就知道你要拍這個古老又實際,佛羅倫薩當地的最有代表性的手工玩意。”
延伸閱讀
領主廣場
領主廣場是意大利佛羅倫薩舊宮前“L”形的廣場,得名于舊宮(領主宮)。這里是佛羅倫薩共和國起源與歷史的焦點,至今仍享有該市政治中心的名聲。廣場上有許多引人注目的雕像:在舊宮的入口,是大衛像的復制品,米開朗基羅的原作被保存在佛羅倫薩美術學院。真跡有科西莫一世騎馬雕像、海神噴泉、強擄薩賓婦女、珀耳修斯……這個壯麗的露天博物館見證了千百年的偉大與權力。
小城指南
抵達
佛羅倫薩每天每小時都有往返米蘭和拿波里的高速列車。從米蘭火車站出發,只需1小時45分鐘即可抵達佛羅倫薩。普通列車則需3個半小時的車程。使用歐鐵通票(EourailPass),高速列車須額外支付10EUR訂位費,普通列車則無須額外支付訂位費。
美食
因為是旅游重地,佛羅倫薩匯集了意大利的全部美食。除美酒Chianti之外,牛排(fiorentina)和燜牛肚(trippa)是具當地代表性的美食。推薦在杉羅冷佐市集大樓(MercatoCentralediSanLorenzo)里,最有市井特色的百年小食檔口DaNerbone。(文/圖邱琲鈞/申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