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訊 為紀念“5·19”中國旅游日,打響“清新福建·海絲泉州”旅游品牌。5月19日上午,泉州市旅游局、泉州市委文明辦聯合泉州市鯉城區人民政府,在泉州古城西街肅清門廣場舉辦“做文明游客 為中國加分”文明旅游公益活動暨泉州首條廉政旅游線路發布儀式。
啟動儀式上,20名“泉州市文明旅游公益大使”亮相,獲發聘書和綬帶,并與市民游客一起參觀體驗泉州首條廉政文化線路。
20名“泉州市文明旅游公益大使”亮相
20名“泉州市文明旅游公益大使”,是根據國家旅游局相關要求,由泉州市旅游局在全市范圍進行招募并擇優選聘的。他們分別是:林里楠、林謀志、李忠明、陳劍峰、倪仲明、楊巍、蔡麗娥、寧淑芳、占冀源、周盈盈、劉展雄、王曉東、林進望、王鳴迪、蔣與政、戴斐斐、王毅雯、賴萬林、嚴雪、林呈河。
文明旅游公益大使代表楊巍現場宣讀了文明旅游倡議書。今后,他們將以身作則,倡導文明旅游新風,向市民和游客樹立展示海絲泉州文明旅游的良好形象。
泉州首條廉政文化旅游線路發布
作為海上絲綢之路起點城市,泉州古城區的老街舊巷,四處是唐宋風韻、風格獨特的閩南建筑,承載了泉州千年的文化傳承,隱藏著燦若繁星的歷史名人故事,其中不少歷史名人同時也是當時有口皆碑的清官廉吏。在當前反腐倡廉深入推進的形勢下,泉州市旅游局以“廉政”為主題,特別開辟了全市首條廉政文化參觀線路。
線路起點為臺魁巷,途經孝感巷、曾井巷,終點為甘棠巷,4條巷子之間相隔不遠,連成一線,徒步參觀約1小時。
泉州市旅游局市場開發科科長葉俊偉表示,古城千年文化旅游與廉政文化教育的結合,是旅游工作的一個創新,希望游客在參觀游覽歷史積淀深厚的古城、體驗特色鮮明的閩南文化的同時,能夠感受古代清官的廉政德風。
□古巷知識
【甘棠巷】
甘棠巷,系明萬歷年間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李廷機歸隱后居住的小巷,巷名的來歷與李相國的“策馬三鞭為界建相府”有關。
萬歷四十年(1612年),李廷機告老返泉,神宗皇帝賜他跑馬圈地建宅,李廷機體恤民情,惜占土地,在西街五塔巷附近荒草叢生的雜地,僅上馬打了三小鞭即勒馬為界,按圣旨建了一座小府第,以應付皇帝的美意。天啟年間,大學士張瑞圖借西周時期召公甘棠樹下斷案的故事,取巷子名為“甘棠巷”,以頌贊李廷機的清、慎、勤、廉美德。
【曾井巷】
曾井巷,得名于泉州狀元、南宋賢相曾從龍的出生故事。
一說曾從龍年少時,曾經見到真龍出現在井中,后狀元及第,泉州人仰慕他的聲譽,因此把這口井稱作“狀元井”,巷子為“曾井巷”。另一說是南宋時,西街一母親十月懷胎,在井邊洗衣時暈倒,夢見仙女下凡蛟龍鉆進口中,醒來發現生了一男孩,取名一龍。一龍十九歲中狀元,皇帝賜名從龍。因曾狀元生于井盤上,故此井稱“狀元井”。巷因井名,井因宅名,宅因人聞。
曾從龍于宋寧宗慶元已未進士第一,累官至樞密使兼參知政事,歸授資政殿大學士。開禧年間,曾從龍到任信州知州,依法捕殺擾民戍卒,平息了民憤。嘉定六年,曾從龍上疏言:“修德政,蓄人材,飾邊備”,并乞放囚徒,又被采納。起任湖南安撫使期間,曾從龍整頓吏治,興學養士,政績被當地百姓刻于石碑之上。
【孝感巷】
孝感巷得名,背后有一個美麗動人的關于孝道的傳說。
明朝時期,西街一條小巷里,一位母親省吃儉用讓兒子朱鑒讀書。朱鑒18歲那年考取了泉州府秀才,與鄰居一位美麗賢惠的姑娘結為連理。后朱老太太不幸得了一場大病,雙目失明,朱鑒夫婦為給母親看病,一貧如洗。二人瞞著母親,借米煮飯給她吃,自己只喝稀飯,每次母親問起是否還有米,兒媳婦就把裝米的碗倒過來,盛了一碗米讓老太太摸。后來老太太知道真相,絕食求死。兒媳婦到廟里去燒香,路過的天神知道了這件事,就送了一塊金錠給朱家,幫他們渡過難關。朱鑒夫婦的孝順美德,從此傳開,后人將這段故事稱為“孝感動天”,他們居住的巷子,就命名為“孝感巷”。
明代成化禮部祭司主事蔡清的故居,現存于孝感巷內。蔡清居官清廉,曾經上疏力陳官場、社會私弊,揭露統治者搜刮民脂民膏、生活奢靡腐敗的現實,去世后被追謚“文莊”,并從祠孔廟。
【臺魁巷】
臺魁巷,因明代泉州狀元莊際昌為該巷奇仕宮題“雁塔鐘靈”的匾額,希望泉州能出更多的宰相(臺)和狀元(魁)而得名。
莊際昌,萬歷四十七年中進士,是整個明代唯一連中會元、狀元的福建人。居官期間出使冊封趙藩王,藩王贈以珍寶,際昌辭謝說:“王臣公開寵賂,國法如何維護,且貪污成風,我有何面見鄉民。”天啟五年,際昌任會試考官。考試之日,題目尚未發下,主考令人傳呼簾官,際昌堅持不可。時宦官魏忠賢操縱朝政,主持考試的官員,多數是魏忠賢的私黨,際昌據理力爭,無所顧忌。天啟六年,會修《三朝要典》,忠賢橫加干預,際昌被罷職。返籍歸鄉,為家鄉興利除弊:海疆不寧,他約定鄉鄰,編隊守望;又捐資修筑晉江溜石陡門,內蓄溪流,外捍海潮沖嚙。(海都記者 洪燕茹)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英國風俗禁忌有哪些?英國傳統節日及習俗盤2018-04-0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