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五指山,山不算高,也不雄渾,但氣勢非凡,俊美無邊;溪水濺濺,別有秀色,一派島嶼熱帶雨林的自然風光。
躲藏在椰樹下的黎族房屋
這里綠樹蔭濃,漫山遍野全是參天大樹,密密層層的枝葉遮天蔽日,大樹上,還纏繞著許許多多的藤蔓植物。走在林中,一點也感覺不到夏日的酷熱,只覺得涼風習習,別提有多舒服!
椰子代表海南,檳榔代表黎家,在黎家,沒有檳榔不成禮,沒有檳榔不成婚,這“檳榔”二字可以說是海南真正的主人——黎族人的文化字符,而聚居在海南中部山區的黎族,以原神秘雨林為棲身,只有走入檳榔谷,走入黎家文化,進入這一片神秘雨林地,才能感受原汁原味的民族風情。
紋面的黎族老婦
檳榔谷是真正意義上的海南本土文化的聚集地,它的一切東西都是原汁原味的“海南味”。本土居民最大的特征是“雕題離耳”。
所謂的“雕題”就是紋臉,即在臉上刻圖案;“離耳”就是耳朵上佩戴大的耳環。在檳榔谷,具備這些基本特征的海南人處處可見,成為一道珍貴的人文風景線。
最具代表性的要數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和黎族繡面紋身了。黎族織錦是黎族同胞最值得驕傲的中國之最了,因圖案精美、色彩艷麗而享譽海內外。
熱鬧的婚禮
這里至今珍藏著世界級獨一無二的藝術品——絕版明代特大麒麟雙鳳龍被。紋臉、紋身是黎族至今保存最古老的文化遺跡,被譽為“人體藝術的敦煌壁畫”活化石。它不僅展現了黎族的文化發展史,也表現了黎族同胞的民族信仰和對美的追求。
黎族民間傳統竹木樂器的演奏樂手站立在過道兩側吹奏樂曲《婚禮曲》,以迎接接親隊伍,緊接著引領接親隊伍邊吹奏樂曲邊走入甘什黎村。
過火堆處,由黎族一長老念祈并施行簡單的過火堆儀式,即:長老身穿祭服,手持一把尖刀,在村口路中間鋪一片芭蕉葉放一個雞蛋,向接親隊伍念平安詞:“天鬼地鬼兇魂鬼,不得卡路卡寨門;尖刀砍蛋見大紅,刈葉脫銷開寨門。鳴槍點火趕邪惡,火把照路引親行;婚禮喜事人人樂,新郎新娘永幸福”之后,用尖刀剖開雞蛋,點燃火堆,獵槍朝天齊鳴,宣告接親隊伍跨越火堆進村。
接親隊伍把所送的彩禮堆放在船形屋門口、屋邊水井等,屋內擺放桌子、長凳、碗筷等。在屋子中央擺一張祭臺,以供道公祈祭祖先的神臺,一般擺在灶臺附近。
制作美食
婚宴在歡樂喜慶的氣氛中進行,很快又到了一對新人敬酒的時間。
敬酒有特定的習俗,每桌宴席要選派兩位最尊貴的來賓代表大家與新郎新娘對酒,還要唱山歌,喝交杯酒,氣氛十分熱烈。
吸福酒、喝祝酒、對歌飲酒、敬孝酒等,淋漓盡致、熱鬧沸騰的婚慶酒宴體現出黎家人熱愛生活和獨具風格的婚禮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