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市井百態(tài),來到鄒氏家祠這是下梅鄒氏在與晉商經(jīng)營武夷茶葉獲得巨大利潤后,耗巨資建成的創(chuàng)業(yè)豐碑,也是下梅古村的標志建筑,也是武夷山境內(nèi)保存最為完善的一座祠堂建筑。正是鄒氏家祠也正是代表了當時茶葉轉(zhuǎn)運的興隆及繁榮,下梅鄒姓,原是古村的第一大姓,下梅現(xiàn)有人口500多戶,其中鄒姓已超過半數(shù)。
婆婆門
神秘性感的婆婆門,鄒氏祖上留下來的"婆婆門",是鄒氏令郎提親,出入鄒氏大宅門的女子必要從“婆婆門”走過,女子身高體形曲線要都與“婆婆門”吻合,那就能和鄒氏工資雙雙進入團圓門完婚,結(jié)為秦晉之好。
為了過此門,也不知多少青春女子因為身材不夠格,缺乏性感身材過不了這道門飲恨終身。那如果放到現(xiàn)代的話會是個怎么樣的情況呢?不可想象啊!
下梅村的歷史文化始終和一個茶字緊密相連,也許種種的歷史文化都溶于一杯醇香的茶之中是下梅村造就了茶文化,還是茶文化成就了下梅村?都化作一杯茶融匯于長長的歷史文化河流之中。
一杯茶,一段歷史,一個故事,一種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