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城市總規確定了“一核一主一副,兩軸多點一區”的空間布局。近日,隨著密云分區規劃草案的發布,本市“一主”、“多點”和“一區”涉及的14個區分區規劃均已進入網絡公示階段,部分區現場公示也已啟動。市規劃自然資源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分區規劃將重點從保障和服務首都功能優化提升、提高各新城的綜合承載能力、加強生態屏障和水源保護,促進綠色發展等方面落實總規要求。
“一圖讀懂”推動公眾參與
分區規劃是區級層面的總體規劃,由市規劃自然資源委統籌組織,各區政府自主編制。
“分區規劃處于承上啟下的位置,向上需要傳導總體規劃確定的目標、指標和任務,向下為下一階段控制性詳細規劃、鄉鎮域規劃和規劃實施管理提供依據和指導。”市規劃自然資源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橫向上,分區規劃還將與正在編制的市級層面各專項規劃協同銜接,縱向上,將與規劃實施管理和社會治理互相貫通。
政府組織、專家領銜、部門合作、公眾參與、科學決策。在規劃編制過程中,為了讓社會公眾更便捷地理解規劃內容,分區規劃網絡公示特意采取了“一張圖讀懂分區規劃”的形式,將各區的功能定位、發展目標、城市規模、空間布局等指標用圖文并茂的方式予以展示。
網絡公示之外,房山、朝陽等區現場公示也已正式開展。在朝陽規劃藝術館2號館,朝陽分區規劃草案正進行現場公示。打開桌面上擺放的一沓沓宣傳折頁,中英文對照版本讓前去參觀的國際友人感到意外又貼心。國際范兒十足的朝陽區,在分區規劃里圍繞文化、國際化、大尺度綠化做足文章。
“國際化體現在方方面面,這樣一本中英文的冊子可以讓更多人了解朝陽未來的發展圖景。”市規劃國土委朝陽分局副局長倪崇俠說,雖然只是一本小小的折頁,但每一個專業詞匯都經過反復斟酌,規劃與翻譯人員前后磨合了兩個禮拜才最終完成,力求精準生動。
減量發展提上各區日程
城市總體規劃對“一核一主一副,兩軸多點一區”六個空間層次都有明確的功能定位和發展要求。這些內容將在分區規劃中得到進一步細化和強化,使北京的城市功能進一步優化提升,環境更加生態宜居。
按照總規要求,北京成為全國第一個提出實施減量發展的城市。城鄉建設用地規模由2017年的2945平方公里到2020年減到2860平方公里左右,平均每年減量任務約30平方公里。如何推動減量發展?市規劃自然資源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加強規劃引導,細化減量任務清單,把減量任務分解到各區,并納入政府績效考核。同時建立倒逼機制,將城鄉建設用地供應與減量騰退相掛鉤。
“確保城鄉建設用地只減不增,綠色空間只增不減。”編制分區規劃伊始,門頭溝區就定下了這樣的“小目標”,到2035年,城鄉建設用地要減少到70平方公里左右,一下就減掉3.3平方公里。騰退出來的地方要優先用于生態保育、產業轉型、重大設施保障與用地布局優化。
長安街西延線,門頭溝區有地塊即將入市。在減量10萬平方米的同時,規劃部門通過城市設計“硬”是在這塊建設用地里“擠”出不小于1公頃的“城市森林”,納入上市條件。原本分散的綠地被集中化、最大化,居民在小區門口就能享受大自然的旖旎風光。
在朝陽區分區規劃中,減量發展也是最大的特點。到2035年,朝陽區城鄉建設用地規模將減少到269平方公里左右,減量約71平方公里。
加強生態屏障水源保護
2018年12月20日,首個分區規劃——房山區分區規劃開始征求公眾意見。首都西南部重點生態保育及區域生態治理協作區、京津冀區域京保石發展軸上的重要節點、科技金融創新轉型發展示范區、歷史文化和地質遺跡相融合的國際旅游休閑區……與城市總規一脈相承,分區規劃再次明確了房山“三區一節點”的戰略定位。
在密云分區規劃中,一個“最”字突顯出生態保護的至高地位。密云區被定位為首都最重要水源保護地及區域生態治理協作區,將養育山區生態屏障、美化淺山綠色空間、提高平原綠化水平、完善流域生態系統,構建好山好水的山水新城。
市規劃自然資源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在空間統籌方面,北京正在構建全域管控的規劃體系。為此,除14個分區規劃外,首都功能核心區將編制老城整體保護規劃和核心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優化提升首都功能,加強老城整體保護;同時推動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詳細規劃實施,有序承接中心城區功能疏解和轉移人口,建設新時代的精品城市。針對中軸線和長安街及其延長線,也將開展相關規劃設計研究,讓城市骨架更加清晰挺拔。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英國風俗禁忌有哪些?英國傳統節日及習俗盤2018-04-0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