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供佛祈福。臘八日當日,寺院僧人取香谷及果實等,造粥供佛。臘八日,寺中舉行臘八粥出鍋、盛粥、供送儀軌,將第一份出鍋的臘八粥,由僧人依次送至天王殿、大雄寶殿等殿宇之內,誠供在佛像的前面,既是為天下民眾祈愿幸福安康,也是表達對佛祖的恩念之情。
2.方丈講經。臘八日當天,靈隱寺會舉行一場由方丈主講的大型講經法會。講經是為了開示臘八節的來歷和意義。講經在大雄寶殿廣場舉行,整個過程按照佛教儀軌規定,先由信眾、僧人前往方丈室,禮拜方丈,以表聽經聞法之心,并誠請方丈慈悲為大眾講經。然后,方丈應允,隨眾來到講經會場,登臺講經。
3.千僧傳供。傳供即眾僧供佛。臘八日當天,由一千多位僧人、信眾排成兩列隊伍,逐一將臘八粥、花果等供品經一千多雙手,由外向里,傳遞至大雄寶殿釋迦牟尼佛前供臺上,用以紀念祖佛成道,表達知恩感恩之情,并從中體悟蘊含在經手傳遞過程中的舍與得的關系。
4. 煮臘八粥。臘八節前,寺院就開始準備煮臘八粥的食材、制備工具、爐灶。煮粥時,火候控制,攪拌時厚薄把握等都有一定講究和訣竅,缺少不了經驗、技藝和知識。其中的糖桂花制作是靈隱寺專擅的技藝,其工藝須經桂花采摘、攤曬挑揀、梅鹵腌泡(四、五個月)、曬干、烘干、鹽炙(可保質兩年)、拌糖等若干工藝環節。
5. 施粥民眾。靈隱寺熬制的臘八粥,除了供佛和送居士信眾之外,還要分享給普通民眾。受靈隱寺臘八節習俗感召,每年此日清晨,上萬民眾紛至沓來,在寺院一一給大家施送臘八粥?,F改由僧人和義工一起把臘八粥送到養老院、福利院等慈善機構,民工子弟學校的學生、環衛工人等。目前,靈隱臘八節饋送臘八粥數量,居全國之首。
6、詩詞文賦和民間傳說。與靈隱臘八節習俗直接或間接相關的詩詞文賦和民間傳說,有宋代蘇軾《臘日游孤山,訪惠勒惠思二僧》、陸游《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岳飛與臘八粥的傳說》、《阿二和尚用殘羹再造香粥救濟人的傳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