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古樹名木保護辦法》10月1日起實施
以后,在浙江的古樹名木上刻名字、寫“到此一游”、釘釘子、折樹枝、晾衣服等行為,都屬于違法行為,最高可處罰款3萬元。
浙江省政府頒布的第一部專門針對古樹名木保護的政府法規——《浙江省古樹名木保護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將于10月1日起正式實施,《辦法》給全省古樹名木撐起“保護傘”。
據林業部門最新普查,浙江省共有古樹名木21.84萬株,其中樹齡500年以上的國家一級保護古樹有6149株。浙江“最老”古樹為麗水蓮都區的晉代樟樹,樹齡1700年。如何保護好這些老祖宗留下的生態資源,浙江做出一些創造性探索。
《辦法》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將古樹名木的資源調查、認定、搶救及古樹名木保護的宣傳培訓經費列入同級財政預算。也就是說,要讓古樹名木享受離休干部的待遇,“養老金”全由政府買單,解決了想保護而沒錢保護的難題,浙江因此成為全國第一個針對古樹名木保護專項撥款的省份。
省林業廳副廳長楊幼平說,以前大家經常看到一些地方為保護古樹,在邊上用水泥、石塊砌成“實打實”的圍欄,其實是不科學的。這些圍欄不透氣、不透水,會影響古樹根系生長。目前,省林業廳已成立包括土壤、防雷技術、病蟲害防治等領域專家咨詢委員會,針對不同情況古樹名木開出不同藥方,綜合“會診”,予以救護。2016年來,全省有4600多株古樹名木得到救治性保護,平均每株核算2.5萬元,已投入保護資金上億元。
《辦法》還規定,縣級以上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按照一樹一檔的要求,統一編號,建立古樹名木圖文檔案和電子信息數據庫,對古樹名木的位置、特征等信息進行動態管理,讓每一棵古樹名木都有“電子戶口”,生老病死都有清楚賬。
接下去,省林業廳還將制定《浙江省古樹名木認養辦法》,鼓勵個人和單位認養古樹名木(有一定獎勵),還要給古樹名木購買綜合保險,為每株古樹名木定制二維碼,繪制全省“古樹名木地圖”,開發手機App。屆時,大家可隨時隨地查到每株古樹名木信息,讓這些古樹名木智慧養老。
有1100萬小伙伴長在趕往杭州的路上:
去杭州怎么能不知道天氣情況:
吃土黨看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