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所有的魚都含有OMEGA-3么?
OMEGA-3,這種不飽和脂肪酸對身體大有益處,它有利于心血管的健康也有利于情緒的平衡。OMEGA-3尤其存在于深海魚中,比如三文魚、沙丁魚、鯡魚。在某些淡水魚中也有,比如鯉魚和鰻魚??傮w來說,野生魚的OMEGA-3含量,要高于人工養(yǎng)殖的魚。
需要注意的是,不要以為想要吸收OMEGA-3就去超市里買金槍魚罐頭,有些金槍魚品種的確含有這種物質,但常被用來制作罐頭的金槍魚品種是不含OMEGA-3的。
如果你不太買得到上面講的那些魚,你可以買文蛤來吃,文蛤是唯一含有OMEGA-3的貝殼類動物,非常容易買到。
6、是否真該一個星期吃兩次魚?
答案是肯定的。兩次是保底。理想的是,兩次以上。而且,最好是吃上文中提到過的魚類,以便攝取足量的OMEGA-3和維生素D。
7、魚比肉更容易消化?
我們這里說的“肉”,是指豬肉、牛肉、羊肉等我們餐桌上常見的畜肉。魚肉是否比這些肉更容易消化?
魚肉與這些肉不同的是,魚肉不含飽和脂肪酸,它含更多的水分和更少的脂肪,所以魚肉的確更容易消化。尤其是對于不含OMEGA-3的魚來說,如鱈魚,它在我們胃中只停留兩個小時。含OMEGA-3的魚,在我們胃里停留的時間與禽類和牛肉差不多(3~4小時)。
8、魚丸算是魚么?
具體來說,魚丸是將魚肉粉碎攪拌,用溫水清洗數(shù)次,加工成一種無味道的白色產品。但是,魚丸中可不僅僅是魚肉,各種添加明目繁多。
為了避免冷凍導致的蛋白質變性,還要加入糖和其他化學產品。然后,為了改善口感,在里面加入雞蛋白、植物油、淀粉、防腐劑、穩(wěn)定劑、除味劑、香精(螃蟹、蝦、龍蝦口味)和色素等等……這種食品并不擁有魚類的營養(yǎng)元素,它含有極少的蛋白質,卻含有更多的糖和鹽以及化學物質。營養(yǎng)學家認為,魚丸不是魚。
9、魚的熱量就是低?
盡管魚有很多種,各不相同,但總體來講,魚類的熱量和脂肪的確是各種動物肉類里相當?shù)偷囊活?。但,盡管“底子”好,也要看你對它的烹飪方式。
魚最健康的吃法,是清蒸,這也是最能保留其原味的制作方式。教你一個竅門,清蒸魚時,在魚身底下墊兩根蔥段,既去腥,又造成循環(huán)受熱,有利于魚身均衡熟透,而且更顯鮮美。
10、怎樣吃魚最環(huán)保?
一個嚴峻的事實是,世界上3/4的魚類儲備已經(jīng)枯竭或者瀕臨滅絕。多個海魚種類受到絕種的威脅,比如無須鱈魚、金槍魚、旗魚。連大廚們最愛的鱈魚都受到絕種的威脅?,F(xiàn)在自然保護協(xié)會已經(jīng)號召限制食用鱈魚。
無論哪種資源,在使用時都應珍惜。對于我們面前的一條魚來說,用盡其身,而不是僅僅只取魚肉而食之,算得上是環(huán)保的吃法。
比如魚頭,淡水魚魚頭適合與豆腐或蘿卜絲一起做湯,海魚魚頭則可以煎成諸如“煎三文魚”一樣的美味。魚肚用來自制魚丸。哪怕是細小的魚骨頭也是可以吃的:將它們烤干,然后油炸,便是很好的開胃菜和下酒菜了!
順帶說說蝦和貝
■ 它們的長處
在美味和營養(yǎng)價值方面都無可挑剔,也應該在我們的餐桌上占有一席之地。甲殼類動物和貝殼類動物的蛋白質和微量元素含量很高,熱量卻很低。知道么?海虹的鐵含量比豬肉等紅肉還高;牡蠣是鋅含量最高的食物;而蛤蜊含有大量的維生素B12。而且,它們都含有大量的碘(差不多所有的女性都缺碘,這是產生疲倦的重要因素之一)。
■ 它們的短處
對新鮮程度的要求很高。如果你對它們新鮮與否有一絲不確定,就索性扔了吧,因為哪怕只是一顆死掉的蛤蜊,也會臭了你一鍋蛤蜊豆腐湯,而且,避免食物中毒。對于甲殼類的蝦,背脊上黑色的蝦線,也就是蝦腸,一定要除掉,那是蝦的垃圾過濾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