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線糊、土筍凍、肉粽……長期以來,泉州的小吃不僅早已融入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也是許多游客的必“逛點”。9月29日,匯集泉州100余家風味小吃的泉州風味小吃同業公會召開換屆大會,并同時啟動小吃“鄉愁味蕾”工程,以傳承+創新的模式,抱團突圍市場,打造歷史文化名城泉州的另一張特色文化名片。
謝錫國是中華老字號水門國仔面線糊品牌的創始人,也是新一屆的協會掌門人。他表示,泉州小吃蘊含著泉州人“愛拼”的精神,具有人文價值,也有“海絲”風味,在品牌打造上有明顯的優勢,尤其在僑胞心目中,這般家鄉的味道,有說不盡的鄉愁。
“尤其泉州是中國著名的僑鄉,旅居海外的華人華僑達600多萬人,分布在世界90多個不同的國家和地區,泉州風味小吃深受僑胞喜愛,如何做好傳承保護和創新,是泉州風味小吃構建鄉愁味蕾工程的關鍵。” 中國烹飪大師、泉州風味小吃同業公會永遠名譽會長程振芳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泉州風味小吃是閩南菜系流派中重要的一員,是閩派飲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傳承和保護重任勢在必行。泉州小吃已經成為一種文化符號,一定要堅持不懈,以創新思維和匠造精神,多樣化滿足現代消費市場需求。
五年來,泉州風味小吃同業公會發展迅速,通過會員帶動會員,積極參與社會活動等多種方式,得到各界的廣泛關注,目前,該公會會員單位數量已經從成立時的44家發展到100多家,會員單位所在地覆蓋了大泉州地區的各個縣市區,小吃品種愈加多樣化。
泉州風味小吃同業公會秘書長、涂門貢糖掌門人郭永平稱,隨著市場競爭力不斷的增大,應對市場形勢,泉州風味小吃從業者的發展意識也不斷壯大,開始在品牌打造力度上下功夫,進入了“精耕細作”時代。“打造鄉愁味蕾工程,是我們泉州小吃業深挖文化、繼承傳統、創新發展的優勢所向,也是我們抱團翹起市場的有力杠桿” 。
泉州是我國首批公示的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泉州風味小吃蘊含著豐富的文化歷史內涵,同時多元文化的交匯,歷史上各種宗教活動的行跡,也讓泉州風味小吃流露出獨有的習俗文化。面線糊、燒肉粽、元宵圓、貢糖、鹵料、土筍凍……千姿百態的泉州風味小吃也已經從過去的走街串巷叫賣蛻變成精細的品牌化經營,并取得市場好評。
“接下來,我們將組織會員單位強強聯手,打造品牌伴手禮,并加強小吃的傳承和創新力,引入文創元素,并植入民間互動活動,讓越來越多的小吃走進千家萬戶,以匠造精神和鄉愁工程,帶動小吃國際化市場的突圍。”謝錫國會長如是表示。(劉真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