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要了解一個城市不僅要看這座城市的人、這座城市的景更要吃這座城市的小吃!
下面這些小吃都是城市里的“老古董” 每一種都好吃!趕緊收藏了!
上海
南翔小籠
南翔小籠,是上海市嘉定區(qū)南翔鎮(zhèn)的傳統名產,距今已經有將近200年的歷史了!南翔小籠皮薄、肉嫩、汁多、味鮮,剛出爐的時候那香味真真的誘惑人!
吃小籠包有技巧,上海人吃小籠包,一般會先蘸點醋,再用勺子盛著,包子下面咬破一小口,吮吸其中的湯汁,入口那鮮味,直叫你豎起大拇指,鮮,實在是鮮!待湯汁一滴不剩得吸完,再一口吞了這包子,滿足!
生煎
生煎,地道的上海傳統小吃,和小籠包一起,經常作為上海人早上打包的早飯。打一籠小籠,2兩生煎,幾根油條,幾塊大餅,幾碗豆?jié){,這就解決了一家人的早飯問題~
最愛生煎焦脆的底,用大鐵鍋燜著煎,生煎的底脆硬爽快,火候把握的精準,不至于焦爛,欲焦不焦,正正好!里面的湯汁同樣是鮮!
比起小籠包,生煎更添加了一種鍋貼般的爽脆,如果小籠是陽春白雪的話,生煎可謂是下里巴人,但更接地氣,也更受歡迎!不信你五一的時候去有名的“小楊生煎”看看,保證排隊!
北京
焦圈
去北京叫這東西,可千萬要在后面加個“兒”字,“焦圈兒”,地道!焦圈兒是一種老北京傳統的特色小吃,色澤深黃,形如手鐲,焦香酥脆,風味獨特。
焦圈兒歷史悠久,都有千年的歷史了呢!好吃到連蘇東坡和李時珍都夸贊連連!更厲害的是我們中國古人的智慧,這焦圈兒,居然可以貯存十天半月,質不變,脆如初,酥脆不皮!
豆汁
說到焦圈兒,怎有不說豆汁兒的道理,豆汁兒是老北京獨具特色的傳統小吃,根據文字記載有300年的歷史,北京人一般吃焦圈兒都愛伴著豆汁兒,有味!
不過這豆汁兒,一直沒踏出北京市的市門也有一定的道理,味兒太大!一般人接受不了,也就那些北方大漢,能夠硬撐著喝完,南方人聞著這味兒就有種想逃的沖動。
豆汁兒是以綠豆為原料,將淀粉濾出制作粉條等食品后的剩余殘渣進行發(fā)酵產生的,味道極酸,它還有一名兒叫“餿半街”,這個味道嘛...你們自己體會下~
廣東
蝦餃
別的我不說,就說這蝦仁,也不知道這廣東人是用了什么法子,蝦仁蒸出來是又嫩又彈!肉質還緊實,更別提那晶瑩剔透的薄皮和鮮香無比的汁水,幾個味道加起來,簡直絕了!哪兒能這么好吃!
這蝦餃啊,是廣東人早茶的必點品類,要是沒一籠蝦餃坐鎮(zhèn),總覺得這早茶好像沒吃似得?,F在全國各地都能看到蝦餃的身影,粵菜館里一般也都拿它作招牌,你要是去了廣州,可別錯過這樣的美味!
腸粉
廣州好吃的真是太多了,不愧是美食之都!光光是早茶就可以說上一上午。若真要我再選出一樣來推薦,我想推薦這腸粉,想象不到的美味!
腸粉做法源于西關,目前已在全國傳開,一開始我聽到這名字,還以為是用豬大腸做的呢,等菜一上來才知道,原來是米漿做的,里面有各種不一樣的餡兒,有牛肉的,蝦肉的,豬肉的...各種都有,皮薄軟糯,包著肉一起嚼,有嚼勁!
湖南
小龍蝦
中國人最愛的小龍蝦季,已經到了。而作為小龍蝦的鼻祖城市長沙,想必也將迎來一大波龍蝦吃貨!小龍蝦學名克氏原螯蝦,原產自北美洲,1918年由美國引入日本,1929年再由日本引入中國,生長在中國南方的河湖池沼中。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湖南人遍布全國推廣湘菜,特別是湖南衛(wèi)視的傳播,麻辣小龍蝦(口味蝦)風靡一時~
湖南的小龍蝦一般以麻辣為主,配以辣椒、花椒和其他香辛料制成。成菜后,色澤紅亮,口味辣并鮮香。肉質入味,鮮香無比,配上啤酒那叫一個爽快!
火宮殿臭豆腐
火宮殿臭豆腐是湖南省著名的特色傳統小吃,它具有"黑如墨,香如醇,嫩如酥,軟如絨"的特點,奇在以臭命名,不同于其它食鹵以香自翊。聞起來臭,吃起來香,外焦微脆,內軟味鮮。
因為鹵水中放有鮮冬筍、瀏陽豆豉、香菇、上等白酒等多種上乘原料,故味道特別鮮香。 湖南人喜歡蘸著辣椒醬吃,奇“香”無比,一般在外地是看不到的哦,如果去了一定要吃!
福建
蠣餅
蠣餅又叫海蠣餅,福建方言diā-biàng,這是福建福州特色傳統風小吃,具有濃郁的福州味,與眾不同,名聞遐邇,福州人大多把蠣餅做早點下粥小菜,特別是蠣餅配吃鼎邊糊,一干一稀,風味佳美。
這里面一般都有海蠣肉、豬瘦肉、芹菜餡,用大米和黃豆粉將他們包起來炸制而成,吃起來外皮酥脆,里面有肉有素味道豐富,特別好吃!
鼎邊糊
說到蠣餅,不得不提的是鼎邊糊。鼎邊糊(又稱鍋邊糊),福建特色著名小吃,配上蠣餅一起,味道更佳!這是用大米加清水磨成濃漿,攤在鍋的邊緣,半熟后鏟入正在熬煎的湯中,湯中常見含有香菇干、蝦米等輔料,煮制而成。
剛出鍋的鼎邊糊白脆薄潤,湯清不糊,食之細膩爽滑,清香可口。油條是鍋邊糊的最佳搭檔,再配上各種熱騰騰的鹵料,就是一頓大餐了。
傳統的福州人家?guī)缀跫壹叶紩龆吅康街袊r歷立夏時節(jié),福州市民與郊區(qū)的農民都要做鼎邊糊“做夏”。這種傳統小吃,怎能錯過?!
全國各地
全國的小吃數不勝數,光光一篇文章怎能說的完,在這里小編整理了一些全國小吃,大家如果五一節(jié)去這些地方玩,不妨吃吃這些小吃~了解當地的飲食習慣~
北京:焦圈、蜜麻花,豌豆黃、艾窩窩、炒肝爆肚。
上海:蟹殼黃、南翔小籠饅頭、小紹興雞粥、生煎、鍋貼。
天津:嗄巴菜、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貼餑餑熬小魚、棒槌果子、桂發(fā)祥大麻花、五香驢肉。
太原:栲栳、刀削面、揪片等。
西安:牛羊肉泡饃、乾州鍋盔,蘭州的拉面、油鍋盔。
新疆:烤羊肉、烤馕、抓飯。
山東:煎餅。
江蘇:蔥油火燒、湯包、三丁包子、蟹黃燒麥。
浙江:酥油餅、重陽栗糕、鮮肉棕子、蝦爆鱔面、紫米八寶飯。
安徽:臘八粥、大救駕、徽州餅、豆皮飯。
福建:蠣餅、手抓面、五香捆蹄、鼎邊糊。
臺灣:度小月擔仔面、鱔魚伊面、金爪米粉。
海南:煎堆、竹簡飯。
河南:棗鍋盔、白糖焦餅、雞蛋布袋、血茶、雞絲卷。
湖北:三鮮豆皮、云夢炒魚面、熱干面、東坡餅。
湖南:新飯、腦髓卷、米粉、八寶龜羊湯、火宮殿臭豆腐、口味蝦。
廣東:雞仔餅、皮蛋酥、冰肉千層酥、廣東月餅、酥皮蓮蓉包、刺猥包子、粉果、薄皮鮮蝦餃及第粥、玉兔餃、干蒸蟹黃燒麥等。
廣西:大肉棕、桂林馬肉米粉、炒粉蟲。
四川:蛋烘糕、龍抄手、玻璃燒麥、擔擔面、雞絲涼面、賴湯圓、宜賓燃面、夫妻肺片、燈影牛肉、小籠粉蒸牛肉。
貴州:腸旺面、絲娃娃、夜郎面魚、荷葉糍粑。
云南:鹵牛肉、燒餌塊、過橋米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