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TPP)伴隨著美國的退出戛然而止,眼看就要沖擊臺灣的經貿戰略布局。有臺灣媒體稱,美國如今確定“不玩了”,對于臺灣來說,就兩種結果。最樂觀的評估認為,能得到與美國洽談自由貿易協定(FTA)的機會;最悲觀的預測則認為,大陸將取代美國成為區域經濟整合的龍頭。由于兩岸關系趨冷,沒人帶著玩,臺灣面臨著被邊緣化的危險。臺灣的“后TPP時代”經貿戰略,到底是什么?
一個加法一個減法
近日,臺“經濟部”裁撤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小組的新聞鬧得沸沸揚揚,雖然有官員出來澄清是“歸建原單位”,但也間接證實,兩岸經貿談判和官方往來停擺,是蔡當局當前面臨的“新常態”。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從蔡英文辦公室、臺行政主管部門到外事主管部門日前都統一口徑,強調會加強與美國的經貿談判與合作關系。按照設想,前途將非常光明:通過檢討與松綁島內相關經貿規定,臺灣的經濟將更自由開放,以符合與美國談判TIFA(臺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議)和FTA的條件。
為了降低對大陸經濟的依賴,蔡英文上任以來將區域經貿整合焦點放在TPP上。如今美國退出,引頸企望“借東風”的當局,只好轉而訴求加強“臺美關系”,臺“經濟部”近來更推出“Reconnect USA”政策。此外,臺當局還號稱要加強與亞洲鄰近國家和地區的經濟連結。有消息說, ECFA小組吹熄燈號后,全數組員已經“歸建”到負責東亞事務的貿易組。
理想再豐腴飽滿,現實卻骨瘦如柴。連“美國在臺協會臺北辦事處”前處長包道格都坦言,“后TPP時代”,臺灣將舉步維艱,因為雙邊自由貿易談判會設下更困難的框架。
美國人都看得十分清楚,無奈有人吃了秤砣鐵了心。早在上臺前,蔡英文就抨擊馬當局專注兩岸,而不思索如何與主要貿易對手洽簽FTA,及時參與區域經濟整合。如今對全球前兩大經濟體,一個做加法,一個做減法,心思不言自明。有臺媒不客氣地批評說,這番論調凸顯蔡英文企圖繞開大陸面進行“國際化”的主張,不務實不說,更使臺灣陷于不進反退的困境。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罕見出土五件古代“蒸鍋”,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