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吹不黑 中超崛起必須感謝恒大們
足協或更高層根本毫無揮霍資本
依據中國足協剛剛下發的公告來看,外援縮編而增加內援已成18賽季的主旋律,而許家印老板在賽季初廣州恒大的會議上已經提出未來恒大要嘗試全華班陣容,不得不說許家印眼光非常獨到,與中國足協的“朝令夕改”竟不謀而合。
仔細回想,中國職業聯賽的回溫正是在廣州恒大殺入中超時開始的。不得不承認的是,恒大的巨星效應吸引了一大批人群重新關注了中國足球,并且恒大的金元足球引領了一批老板下水投資,從趙明陽的阿爾濱、張力的富力到張近東的蘇寧、束昱輝的權健,正是恒大的成功讓老板們看到足球市場的前景,進而老板們愿意將數十億砸入聯賽之中。
我們更要承認一點,也正是這些土豪球隊們瘋狂引進世界巨星球員,才讓這個聯賽受關注度越來越高。猶記得阿內爾卡、德羅巴登陸上海灘時,虹口足球場內座無虛席,球迷們高喊朱駿的名字,胡爾克、奧斯卡、登巴巴、瓜林、特維斯更是讓整個上海灘足球直接形成了藍紅割據。
2010賽季中超平均上座率為14580人,而短短的6年上座率飆升至24159人,這樣具有潛力聯賽并不是中國足協或者哪個部門一手精心主力打造的,大家都能明白,正是孔卡們、胡爾克們將不少早就對中國足球失望的人們再次拉回到球場,哪怕是小球會的球迷,不也有很多很多是心心念念自家球隊能夠爆冷擊敗土豪隊所以去主場搖旗助威嗎?
中超往年的上座率成為了一個最簡單直觀的橫梁標準
而如今足協連續頒布震動中國足球行業的新政,很難說不會對職業聯賽造成巨大沖擊,一名某中超俱樂部管理人員在其個人社交媒體上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別說俱樂部全華班了,就算國足來了,一周一場比賽,最后也會弄到票房慘淡收場。總想著這兩年國足比賽一票難求,可別忘了前幾年慘敗時30一張的黃牛票價!中超也一樣!足協別揮霍俱樂部們這幾年的努力!”
限制天價引援?大球隊有的是辦法!
一紙官文將遼足們弄哭
“遼足欠錢不叫新聞,不欠錢了才叫新聞!”前些日子筆者和一名前遼足球員坐在了一起聊起了遼足的一些事情,這個球員笑著說出這么一句話。
在足協深夜公告中,關于限價引援引起人們無限遐想,“自2017年夏季注冊轉會期起,對處于虧損狀態的俱樂部征收引援調節費用。對于有關俱樂部通過轉會引入球員的資金支出,將收取與引援支出等額的費用,該項費用全額納入中國足球發展基金會,用于青少年球員的培養、社會足球普及和足球公益活動。”
依據公告所述,處于虧損狀態下的俱樂部引援時將承受雙倍價格的壓力,該政策意在各俱樂部保持理性投資,看似美好的出發點,然而卻難處重重。
昔日遼小虎叱咤中國足壇,然而在經濟日益下滑的情況下,東北球隊都不在那么好過,遼足也不得不面對日落西山的窘境。連年賣血、政府救濟,遼足盡可能的保證球隊的正常運轉,不過前些日子依舊傳出隊中外援因欠薪而離隊的負面消息。此時新政一出,或許遼足必須將資金問題盡快解決,否則賽季中期引援可真是難上加難,買一個外援花1000萬,還得再交1000萬“罰款”,這不更負債了嗎?
遼足只是負債經營的球隊的縮影,實際上中超各隊伍都在負債經營。中超各球隊的母集團通常旗下有數十個甚至近百個公司,足球或許只是整個集團中一個不起眼的項目,球隊負債經營在整個集團的戰略發展角度來看其實是非常正常的。依據數據顯示,2016賽季僅長春亞泰及延邊富德實現了營收,其他14家俱樂部均為虧損狀態。
不過也新政出臺,并且立即就要在即將到來的夏季轉會窗實行,虧損問題確實是各家俱樂部需要盡快解決的最大問題。
各家俱樂部經營狀況到底如何?如果想限制投資,足協必先要掌握各俱樂部的真實運營情況,一個專業的審計團隊對各家進行審計就能解決問題?也并不是。有網友提出了一個很實在的問題,在土豪球隊引進高價外援時,由外援完成自我買斷,0轉會費轉入中國俱樂部,再由集團其他公司以商業開發的形式將真正轉會費及工資補發,足協可有政策能夠限制?
類似蘇寧這樣擁有中超和意甲兩個球隊的集團,用意甲球隊買入外援,再免費租借給中超球隊,這樣足協又有什么辦法去限制?目前足協新政策的細則尚未發布,我們也只能將疑問拋出,等待足協的進一步解答。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罕見出土五件古代“蒸鍋”,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