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日前在福建省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石獅市調研發現,當地自2011年起以人事制度改革為核心,在政府層面大刀闊斧地調整機構設置,在此基礎上對公立醫院的人事、管理、運行、補償、監管和分工協作機制等方面進行相應改革,實現了政府、醫院、百姓的“多贏”。
--“醫改,改到最后就是人的問題”
石獅市副市長莊寶玲見證并參與了整個石獅醫改的過程。在她看來,公立醫院改革首先要理順體制,破除人事方面的諸多限制因素,讓改革者走到前臺,然后才能打破部門利益推動醫院改革:“過去醫院的院長是組織部門管,副院長是宣傳部門管,編制編辦管,價格物價管等;公立醫院改革首先要理順體制,然后才能打破部門利益推動醫院改革。”
石獅衛生計生局局長邱永豐介紹說,在制定醫改具體舉措之前,石獅就在全國率先成立了“公立醫院改革管理委員會”,由市委書記擔任主任,成員包括組織、宣傳、編辦、財政、人社、經濟、衛計等部門,統籌各部門的辦醫職責,形成協調、統一、高效的公立醫院管理體制。
“改革是人主導的,改革的核心就是人。”莊寶玲表示,“敢動人事,讓改革者走到醫改舞臺的最前面,是石獅醫改得以順利推行的關鍵。石獅實現管辦分離、政事分開,放該放的權給醫院,讓其回歸辦醫本色。我們從泉州等地的大醫院引進專業管理人才,讓院長‘專業化、職業化’,避免‘老好人思維’阻礙醫改進程。”
2012年3月,石獅市通過相關考核引進了福建省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的錢家強為石獅華僑醫院院長。錢家強說:“石獅公立醫院在醫改階段實行 ‘組閣制’,確保醫院領導核心力量形成和集體意志統一。上級部門如今側重考核醫院的醫療技術水平提升、醫療費用和經營成本控制、服務流程和醫患關系改善,考核結果直接與院領導班子任免、醫院職工工資掛鉤。”
同時,石獅還以新機制確保“人才活水”效應顯現。邱永豐說:“我們把人員招聘由審批制改為備案制,同時壓縮行政職能科室,科室負責人實行競聘上崗,實現用人能上能下、能進能出;此外,醫護工作者從身份管理向崗位管理轉變,我們把崗位分成6體系348崗位,每個崗位均有職責說明書,還重新核定了醫院高中初級職數比例。”
--“兩多一少”醫改成效凸顯
石獅市衛生計生局負責人介紹說,從2010年啟動之初的艱難探索,到至今醫改進入第5個年頭,石獅的公立醫院呈現出“兩多一少”的變化:門診量多了,醫院和醫生收入高了,而每年開給病人的藥物總價反而少了。
在80多歲的石獅市民田顏車老人看來,醫改最直觀和實惠的影響就是,他罹患高血壓和糖尿病、臥病多年的老伴平時用的基本藥物都能報銷:“每年省掉了好幾千塊錢。我愛人去年開始都在石獅本地醫院看病,比去泉州和省里看病更便宜。要不,大家過去一生病,不管大病小病都愛往泉州市區和省城跑。”
錢家強介紹說:“我們在藥品采購環節,通過醫院自主采購等多種方式擠掉了藥品采購中的藥價虛高水分。如今我們的不少基本藥物都比附近縣市便宜,醫院藥占比從2011年的53%下降到2014年的38.88%,每年公立醫院為群眾少開藥3000多萬元。”
與此相對的是,醫院的收入反而呈現可持續發展態勢。石獅衛生計生局副局長邱華巧說:“石獅這幾年用于醫改的財政投入明顯增加。石獅公立醫院在實行藥品零差率加成和其他服務價格調整后,政策性虧損由市政府財政補助,補助投入從2011年的207萬元到去年的1987.6萬元,為醫院基本運行、群眾醫藥費用控制提供了保障。”
醫改5年來,石獅市公立醫院總收入從2011年的2.49億元上升為去年的3.45億元,醫生的平均收入水平也從2011年的7萬多元增長到9萬多元。
同時,步入醫改“深水區”的石獅開始嘗試新農合重癥尿毒癥特殊門診補償付費方式改革。“我們今年起對符合條件的全市100多名尿毒癥患者血壓透析和腹膜透析項目不設起付線,補償比例為100%,真正要讓新農合‘扶困濟危’的本義凸顯,對最困難的群眾看病做到財政兜底。”莊寶玲表示。
石獅永寧鎮52歲的漁民李婉珍患糖尿病多年,如今以透析維持生命。“我一個禮拜至少要做一次血透,家里已經幾乎沒錢了,還好這兩年報銷的越來越多,每個月可以報2000多元,要不真不知道怎么辦。”
--基層醫改新期待:避免“孤島效應”扭轉“人才洼地”局面
石獅衛生部門領導干部、醫院管理者和醫護工作者等反映,石獅醫改曾經歷過一段艱難的“改革陣痛期”,其中折射出的一些深層問題在全國不少縣市公立醫院改革中都有所體現。
首先,醫改“孤島效應”影響改革進度。石獅公立醫院改革管理委員會一位負責人介紹說,石獅戶籍人口只有30多萬,就算加上常住外來人口也不到 70萬,“人口基數太少,導致我們的‘盤子’也不大,藥品采購的時候話語權不足。這種不對稱使一些醫藥企業干脆放棄了石獅市場,最終我們不得不妥協,調高采購價格。”
其次,縣一級在醫療體系上屬于“人才洼地”,在醫改中人才制約效應隨著改革進程深入而愈發明顯。“醫療優秀人才絕不是簡單的高薪就能挖來的線性關系。”邱華巧說,“人才要有一個全面成長的氛圍,要有上升和向下交流的渠道。優秀畢業生不愿來基層醫院,醫生待遇薪酬偏低,工作強度大,上升存在瓶頸,都是制約人才流動的因素。”
“目前我們能做到的是在每個崗位上對醫生進競聘,每年進行考核和整體評價,鼓勵能者高薪,激發醫護人員積極性。”錢家強建議,縣級公立醫院要吸引人才,除了石獅目前已經采取的一些靈活聘用政策外,還需要兩個方面:一是合理布局醫療資源,改變目前大城市醫院擴大規模對人才的“虹吸效應”,讓更多醫療人才開始流向中小城市;二是國家重點學科所在的一些大醫院硬性規定到基層掛點1到2個縣市開展幫扶,為基層培養人才。
第三,完善機制,控制輔助用藥,保障真正的治療用藥。一些基層醫療工作者表示,控制基層公立醫院開出的藥物總價,給老百姓真正實惠,除了在藥品采購、財政補貼方面予以扶持外,還應控制輔助用藥,而對于真正治療用的藥物,反而不能去限制。
錢家強表示:“醫改的最終目的,是根據藥的效用給百姓開藥,真正讓百姓花的每一分錢都不浪費。對于確實很好有效用的藥物,采購時應優先考慮;而輔助用藥的‘水分’,該壓縮的就應該壓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