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石獅市以群眾需求為導向,創新探索新時代文明實踐的“大眾、全時、全域、智慧、融合”五大模式,構建起覆蓋全面、服務精準、參與廣泛的文明實踐新格局,推動文明新風融入城市肌理,賦能基層治理,惠及千家萬戶。
石獅市健身體育志愿者在“石獅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云平臺”接受群眾點單,前往基層開展武術健身指導
“大眾模式”:
讓群眾站上文明“C位”
“文明實踐不是政府唱獨角戲,而是要讓老百姓當主角。”這是石獅市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的核心邏輯。通過構建“群眾發起、群眾參與、群眾受益”的閉環機制,石獅讓文明之根深植民間土壤。
在蚶江鎮厝仔村,“厝仔大爺”志愿服務隊成為鄉風文明的守護者。這支由退休干部、退休教師、老黨員組成的隊伍,登門入戶宣傳移風易俗,使村民簡辦紅白喜事捐資公益的行為蔚成風尚。在永寧鎮金埭村,村民自編自導的“村晚”,以歌舞、情景劇、閩南四句等才藝形式,展現蓬勃向上、昂揚進取的精神面貌。
群眾主體性的激發更體現在服務網絡的毛細血管中:寶蓋鎮寶源社區的“便民修補點”,由物業與手藝人為大家免費提供縫紉、維修服務;全市建成20所長者食堂,運營資金來自鄉賢村民的移風易俗愛心捐贈,許多用餐老人主動加入志愿者隊伍;陽光太太志愿者協會打造37個陽光書吧,石獅市青年商會在部分中小學校打造10個“共享頭盔”驛站……“人人都是參與者,個個都是受益人”的“大眾模式”,讓文明實踐成為石獅人生活新常態。
“全時模式”:
讓文明24小時“不打烊”
石獅堅持“因時制宜”原則,主動創新文明實踐服務內容、優化服務時間,不斷延伸服務半徑,積極打造“全天候”文明實踐新場景。
文明實踐前移到公園廣場、商超影院、食堂驛站等市民群眾生活場所,既有“不打烊”的活動陣地,也有“五分鐘”的微文明項目。位于石獅電商谷、德輝商圈等區域的10個“暖心驛站”文明實踐點,24小時不斷電地為戶外勞動者提供休憩、飲水、藥品等便利;長者食堂用餐前五分鐘,志愿者們用閩南語講述“老年人反詐小故事”,增強老年人反詐防范意識。
不論夜幕降臨還是周末假日,石獅的文明實踐點依然活力滿滿。寶蓋鎮侖后村的太極拳夜校每晚準時開課;寶源社區“中醫夜課”向居民傳授中醫知識和推拿技法;市婦聯親子閱讀館文明實踐點周末常態開展“幸福家庭周周樂”家庭教育活動。
石獅各實踐站點還積極采集群眾需求,形成包含零工市場、家電維修、家政服務等的“便民通訊錄”,方便群眾日常生活。
“全域模式”:
讓文明實踐“盆景”變“風景”
石獅市堅持“群眾在哪里,文明實踐就延伸到哪里”的工作思路,著力推動文明實踐從“盆景”變“風景”。
陣地全覆蓋。建成“1個中心、9個所、128個站”三級實踐陣地網絡,率先開展星級培育評定;組織174個文明單位結對全市文明實踐所(站),常態開展掛鉤幫建。團市委組織閩南理工學院學生志愿者,每周末前往寶蓋鎮鄭厝村、坑東村開展義務支教。云平臺公示百余個實踐點地圖,為志愿者就近就便參與服務、群眾隨時隨地接受服務提供輻射全域的路徑導航。
服務零距離。整合盤活文化設施、街區商圈、服務窗口、科普基地、重點企業、旅游景點等資源,打造點多面廣的文明實踐服務矩陣。以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為主陣地,把一個個文明實踐點串聯成鏈,構建“文明實踐帶”“15分鐘文明實踐生活圈”,充分發揮集合效應。如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鏈接周邊博物館、文化館、體育館、職工之家、泰禾商圈、龜湖公園等點位,形成“寶塘路文明實踐帶”。圍繞群眾關注的衣食住行和職業發展等需求,進社區小區、企業園區,不斷擴大服務群眾的“幸福半徑”,使文明實踐服務做到處處可見、時時可感、人人可及。
“智慧模式”:
數字賦能為文明添翼
石獅借助“i石獅”智慧城市大腦,深化拓展文明實踐“數字路徑”,以數字賦能新時代文明實踐提檔升級。
積分激勵文明行為。首創“文明實踐積分制”,積分涵蓋“鄰里服務、移風易俗、中心工作、表彰獎勵”四大類20項。截至2025年4月,全市認證人數達8萬余人,累計積分超870萬分,認證商家216家,市民群眾認可度和滿意度不斷提升。
閉環解決民生訴求。搭建五級基層治理網絡,通過“群眾點單—平臺派單—部門辦理—網格反饋”工作閉環,累計受理咨詢或解決群眾訴求8萬余人次;建成“石獅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云平臺”,市民群眾可根據生產生活需求進行自主點單接受服務。
便民利企提質增效。在石獅,越來越多的“關鍵小事”都能在線速辦。“i石獅”小程序可提供服務事項超1600個,“一趟不用跑”占比達96.59%。“掌上證明”已為群眾提供不動產證明等無紙化證明9.4萬份,“獎補直達”在全國率先實現惠企資金“一站式、無障礙”直通企業。“入學一件事”掌上辦,2023年以來為4萬余名學生家長減少證明材料15.8萬余份、減少跑動9萬余次,上榜2023年福建省改革優秀案例評選活動表揚名單。
“融合模式”:破圈聯動織密服務網
面對基層治理的復雜課題,石獅以“文明實踐+”思維打破部門壁壘,構建起縱橫交織的融合生態。市領導掛鉤9個鎮辦,174個文明單位結對137個實踐所(站),形成“市級統籌、部門聯動、社會賦能”的三維體系。
在鴻山鎮,閑置集裝箱變身“五彩文明實踐街區”,永寧鎮金埭村將舊校舍改造為老人食堂,寶蓋鎮寶源社區將小區架空層重置為社區宣講小舞臺,靈秀鎮為服裝智能制造園配套托教中心、社區醫院,寶蓋科技園新時代文明實踐點創設“零工市場”……這種資源整合的智慧,更體現在數字平臺的構建中——“石獅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云平臺”集成47個服務項目、135門課程,群眾點單、部門接單的閉環機制,讓服務精準觸達每個角落。
石獅還在全省率先啟動“新時代文明實踐集中活動日”,將分散的志愿服務活動與文明實踐陣地組合起來,為衛健、文體、司法、環保、公安、紅十字等部門提供“擺攤設點”常態參與的載體,也讓群眾更便捷地感受文明實踐成果。截至目前,全市各部門、鎮村已開展集中活動日230余場次、服務群眾近8萬人次。
?。ㄓ浾?吳漢松 通訊員 王冰冰)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鳳凰花開日 金榜題名時2025-05-26
挖掘泉州的鄉村之美、名橋之美、名山之美、飲食之美,讓時代記憶在城市更新中重煥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