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信網絡詐騙犯罪頻發,也催生了大量為不法分子實施詐騙提供幫助和支持,并從中獲利的灰色產業。一些在校學生、農民工、社會閑散人員法律意識淡薄,貪圖小便宜,拿著自己的身份證到各個銀行開卡或注冊企業對公賬戶、工商營業執照,再販賣給犯罪團伙使用。記者從石獅市公安局獲悉,近日該局電信網絡犯罪偵查大隊在偵查一起電信網絡詐騙案件中,循線追蹤,搗毀一條專門為詐騙提供幫助的灰色產業鏈,成功抓獲涉案人員13名。
1月12日,受害人邱某霖向警方報案稱她在2019年12月30日至2020年1月10日間被人在網絡投資平臺詐騙人民幣52萬余元。涉案金額巨大,接警后,該局電信網絡犯罪偵查大隊立即組織警力對此開展專案偵查,通過資金流查清了涉案銀行卡,并第一時間凍結涉案銀行卡上的資金20萬元。案情復雜、資金轉移迅速,加上疫情防控期間的各種不便,都給案件的進一步偵查帶來了困難,但民警始終未放松對該案的偵辦,堅持全力開展案件研判工作。
2月6日,民警經過深入分析研判,成功在南安抓獲一名涉案嫌疑人黃某發。黃某發到案后,民警對其進行審訊,查明其向詐騙分子出售對公賬戶的犯罪事實。根據黃某發的供述,民警順藤摸瓜,發現被騙資金流入多個銀行賬戶。詐騙犯罪的灰色產業鏈條延伸長、涉及廣、偵查難度大,民警立即依據銀行賬戶信息開展研判追蹤、深挖細查,成功鎖定了該犯罪鏈條中的多名上游涉案人員。
經過進一步摸排布控,民警在泉州、石獅、晉江等多地陸續抓獲陳某源、楊某峰、陳某等12名涉案嫌疑人,并查獲大量工商營業執照、銀行卡,凍結涉案金額200余萬元,追繳發還被騙款項5萬元。
警方查明,黃某發等13人均在明知他人實施網絡詐騙行為的情況下,仍以每套500元至3000元不等的價格出售個人辦理的工商營業執照、銀行卡、對公賬戶等,為其犯罪提供便利。
目前犯罪嫌疑人已被石獅市公安局依法采取刑事強制措施,案件仍在進一步調查中。(記者楊德華通訊員王偉斌葉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