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6月12日訊 繼石獅永寧鎮梅林碼頭、東埔碼頭附近海域發生赤潮后,上周五晚,惠安縣大岞、西沙灣至高雷山附近海域,經現場采樣鑒定結果顯示,也同樣存在赤潮現象。
昨日下午,海都記者從各相關部門了解到兩個區域的最新進展。石獅永寧鎮梅林碼頭、東埔碼頭附近海域,6月10日上午開始,赤潮密度已低于基準密度,沒有出現復發。惠安縣大岞、西沙灣至高雷山附近海域赤潮仍在繼續,目前還未收到養殖品受赤潮災害損失的報告。而根據6月10日繼續跟蹤監視監測結果顯示,赤潮影響范圍有稍微擴大。
惠安:6月10日監測結果 赤潮范圍稍微擴大
前日下午4點多,惠安縣海洋與漁業局接到崇武養殖戶有關報告反映,崇武大岞、西沙灣至高雷山附近海域水質變色,可能發生赤潮。接報后,該局第一時間書面報告泉州市海洋與漁業局等,并迅速組織人員會同國家海洋局崇武海洋環境監測站趕赴現場海域進行監視監測。
6月9日晚11點,根據國家海洋局崇武海洋環境監測站現場采樣鑒定報告顯示,惠安縣大岞、西沙灣至高雷山附近海域已暴發赤潮,面積約7平方公里 ,赤潮優勢種為鏈狀裸甲藻,最高密度為8.17×10"5個/L(赤潮基準密度:5.0×10"5個/L),超過赤潮基準密度,赤潮已發生,本種可產生麻痹性貝毒)。6月10日,在繼續跟蹤監視監測的結果顯示,赤潮的影響范圍有稍微擴大一些。
海都記者從惠安縣海洋與漁業局了解到,目前泉州市、惠安縣水技站已通過信息平臺通知全縣養殖戶采取防范措施。據悉,附近海域的水產養殖暫未收成,還未收到養殖品受赤潮災害損失的報告。
“崇武海洋環境監測站每日都會進行跟蹤監測。”惠安縣海洋與漁業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每日的監視監測工作將一直持續至赤潮消亡消退為止結束。據介紹,一般赤潮會在一周內消退,若是遇到下雨天,就會消退得更快些。
石獅:赤潮具有一定毒性 海產品還需進一步檢測
同樣的,6月6日起,泉州石獅市梅林碼頭、東埔碼頭附近海域發生的赤潮現象,也有了新的進展。泉州市海洋環境監測站10日、11日監視監測結果顯示,6月10日上午起,石獅市梅林、東埔碼頭附近海域赤潮的密度開始低于赤潮基準密度。
“雖然密度已降低,但此次發生的赤潮具有一定毒性,發生區域的海產品還需進一步檢測。”石獅市海洋與漁業局相關工作人員提醒廣大市民朋友,不要拾撿、采捕、購買受赤潮影響區域的海產品,避免誤食中毒。
針對此次赤潮現象,6月7日,石獅已啟動赤潮災害三級應急工作程序,對赤潮應對工作進行部署,目前仍處于應急狀態。除了通過繼續加強監視監測、加強防范指導外,仍在加強市場監管,禁止采捕和上市赤潮海區的水產品,防止赤潮發生區域水產品流入市場,避免發生采捕誤食受赤潮毒素污染的海貝的中毒事件。
此外,海都記者還了解到,受赤潮影響,石獅市發生的兩起8名外來務工人員食用貝類海產品中毒事件,8人經救治均已出院。(海都記者 柳小玲)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珍稀 “訪客” 西黃鹡鸰現身 泉州鳥類家族2025-04-11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