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抗日戰爭結束,寶蓋鎮龍穴村旅菲華僑高景從菲律賓帶回了一臺美國產16毫米有聲電影放映機,在當時不僅豐富了鄉親們的娛樂生活,更是成為石獅有聲電影歷史的一個里程碑,這臺石獅歷史上第一臺有聲電影放映機至今仍完好保存在高景家鄉的景勝別墅內。
近日,記者在高德行的帶領下,來到景勝別墅,看到了這臺70年前的老式膠片電影放映機。“這臺電影放映機之前一直擱在箱底,去年才把它重新整理出來。”高先生介紹說,因去年一群電影研究者慕名前來觀摩這臺電影放映機,才讓這臺機器得以重新進入世人視線。通過貼在放映機金屬外殼上的標簽,記者了解到這是一臺美國產的貝爾牌16毫米有聲電影放映機,放映機主體保存完好,上面還印有“景勝”兩個紅色大字。打開箱蓋,里面的螺絲還閃著銀白色的金屬光澤,鏡頭用一塊棉花塞住,拿掉棉花,鏡頭竟一塵不染。“這臺機子的內部還是完好的,外面這些滾軸零部件換一下還是可以放映電影的。”高先生向記者演示了放映機的組裝、運行方式。據高先生介紹,高景當年從菲律賓帶回這臺放映機后,就從泉州、廈門租來《一江春水向東流》《啼笑因緣》等當時的熱門影片在家鄉放映,掀起了一場電影熱潮。
“當時村里三四百號人,一聽說高家晚上要放電影,都是早早就來占座了。像過節一樣。”龍穴村一名老人回憶說,當時村里娛樂活動少,高景帶回來的有聲電影放映機不僅讓村民們感到新奇,一些影片看多了,熒幕上主角的臺詞還沒說完,觀影的群眾都會跟著搶答,非常歡樂。而該電影放映機直到1958年還在放映。
市電影公司原經理曾華福先生在其著作《石獅電影百年》中這樣寫道,“石獅電影歷史只遲于中國電影史3年,卻早于泉州市電影2年。石獅之所以捷足先登,開創大泉州電影的先河,關鍵在于石獅籍旅外華僑引進西方先進技術和藝術成果……”確實,石獅的電影離不開華僑的支持,即使在當時他們還沒有意識到這對石獅電影今后的發展有著怎樣深遠的意義,而只是源于一種娛樂大眾的純粹分享心理。(記者 林珊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