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前的一天早上,石獅體育場乒乓球協會樓下突然冒出一道“愛心墻”,上面掛著些許衣物。隨之而來的是廣泛傳播的微信朋友圈消息,大家均為這道“愛心墻”點贊并轉發,希望更多的人獻出愛心,將自家多余的衣物捐獻給流浪者,讓他們也都能過一個“暖”冬。消息一經轉發,引發市民愛心熱潮。不過,隨著捐獻衣物的增多,這道“愛心墻”也面臨著諸多尷尬。對此,記者進行了采訪。
現場:
無人負責
墻下混亂一片
2月15日上午,記者來到愛心墻下,碰巧有幾位老人正在小土堆一樣雜亂的衣物里翻選著衣服。因為衣物被隨意丟棄在地上,加上前些天下雨的緣故,原本應該是充滿溫馨的地方顯得有些落魄,一堆堆愛心衣物更像是服裝廠前被丟棄的制衣邊角料。即便如此,仔細找找還是能找到一些貼心愛心人士折疊、清洗好的干凈衣物。
“我找幾件給我孫女穿。”在石獅打工的安徽籍老人一邊翻著衣服一邊對記者說,他也是這些天才知道這里有這么一個地方,當天便跟老伴一起過來瞧瞧。記者發現,雖然地上的衣物有些臟亂,但老人并不嫌棄,翻翻選選挑了幾件小女孩的衣服便裝進袋子準備離去。
在“愛心墻”左側,貼著一張來自石獅市體育中心管理辦公室的“溫馨提示”。內容主要是希望“愛心墻”的組織者能與辦公室聯系,一起解決目前的現狀。隨后,記者撥打了負責人盧先生的電話,盧先生告訴記者,雖然他已通過朋友圈等各途徑宣傳該“提示”,但目前仍未與組織者取得聯系。
尷尬:
愛心之墻
莫成擾心之墻
對于如今愛心墻下面對的問題,盧先生介紹說,是前來獲取衣物的人導致的。“在這面墻出現的時候我們便開始關注了,起初井然有序,不過隨著衣物的增多,人們挑選后并未將衣物歸原位,漸漸地便成了如今這樣。”盧先生對記者說。據記者昨日觀察,前來取衣服的幾位老人在帶走衣物后都沒有對翻過的衣物進行整理和歸納。
“對于這道愛心墻,我們不好關閉更不好管理。”盧先生告訴記者,在最初出現雜亂狀況時,管理中心工作人員曾試圖對衣物進行整理歸納,但發現效果并不明顯,常常是上午整好,晚上又變回雜亂。“如今的愛心墻,讓人有了些雞肋的感覺。”盧先生說。
問計:
他山之石
或可借鑒
事實上,在其他城市已有建立愛心墻的先例,對于其他城市愛心墻是否也出現類似狀況,記者并未找到相關新聞佐證。不過,通過一些新聞消息,記者發現愛心墻的長久是需要大家一起維護的。比如,廈門便有愛心機構介入,承接過剩捐贈品,送給本地或是偏遠山區的困難群眾;比如一些城市的志愿者會定期去維護愛心墻的衛生,將衣物歸原處。
總而言之,建愛心墻必然是一件好事,但維持這件好事需要我們大家一同努力,無論是獻愛心還是接受愛心的人?!。ㄓ浾?張澤業 莊玲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