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稀老人洪進燈、杜德宜和耄耋老人林克宏、黃建河、黃世春,組成翰墨史跡收集小組,花了兩年多的時間,走遍石獅景點、寺廟,采訪資深人士及查尋族譜的方式,收集了2000多件翰墨史跡,并整理成冊,取名為《翰墨史跡——石獅市歷代名人書畫采錄》(簡稱《翰墨史跡》)。他們為何去做?又是如何做到的?近日,本報記者走近他們,一起傾聽這五位老人與《翰墨史跡》背后的故事。
作為《翰墨史跡》主要編纂人員,五位老人全程參與這本書的編纂工作。前期的收集工作,五位老人作了分工安排。洪進燈和林克宏主要負責行政部署和收集前的采點及人員聯系工作。黃建河和黃世春負責史跡拍攝工作,杜德宜負責史跡背后的出處整理。
據了解,由這五位老人整理的《翰墨史跡——石獅市歷代名人書畫采錄》,其作者遍及古代帝王官宦、現代政界要人以及著名書畫藝術名家近千人。負責史跡原作品出處的整理者老杜告訴記者,最初的收集,五人花了一年多的時間,走遍石獅景點、寺廟,采訪資深人士及查尋族譜的方式,收集了2000多件翰墨史跡。而后又花了一年多的時間,將史跡整理成冊,最后又經過了六次審稿與整改,最后在2015年12月才正式定稿,并確定了最后的樣冊。老杜一邊介紹一邊打開一個鐵柜子,從里面搬出了他們五人從初稿到最后定稿的資料,整整六套。
參與行政部署和收集前的采點及人員聯系工作的洪進燈告訴記者,《翰墨史跡》主要分為四卷,其中卷一為宗教場所歷代名人書畫作品,卷二為古大厝、祖(宗)祠、家(宗)譜等歷代名人書畫作品,卷三為社區、學校、機關、企業等名人書畫作品,卷四為私家收藏名人書畫作品。為了讓收藏者能直觀了解作品的出處,70多歲的老杜還主動自學了電腦。黃建河和黃世春兩位,已邁入耄耋之年的他們,每次出門都需扛著重達十余斤的攝影裝備。2015年底,《翰墨史跡》最后確稿前,黃世春老人病了住在晉江某醫院,為了加快定稿速度,老洪、老杜、老黃還特意將書帶去了黃世春老人住院的地方,經五人一致確定無誤后,最后于2016年元月交由統一印刷。
“我們所做的,僅僅是發掘和保留了石獅歷史文化遺產的一部分。”幾位老人希望,《翰墨史跡》的出版,能為石獅書畫學術研究提供寶貴的資料,能激勵人們去追尋石獅歷史文化的足跡,去感受石獅深厚的歷史文脈,去領略石獅的人文風貌。讓社會更多了解和敬重石獅人的內在精神力量。而提及編撰此書的起因,幾位老同志表示,主要是受福建省老年書畫藝術協會和泉州市老年書畫研究會關于收集本市轄區宗教場所歷代名人書畫名作的做法啟發,同時認為到遺留下來的歷代名人書畫名作與石獅歷史文化有著密切關系。他們希望,透過這些書畫可以進一步了解石獅市歷史文化發展軌跡及其精神命脈之所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