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8%的受訪者即使不愿意借給別人錢,也會礙于情面借出,20.6%的受訪者不會,23.6%的受訪者回答不好說。
今年20歲的劉忠朝是安徽省一所師范院校的大三學生,“去年年底,我的一個鐵哥們跟我借了500元,一直拖著沒還。我催了他一次,后來不好意思再催了。”劉忠朝說,雖說這500元數目不大,但對學生來講也是一筆不小的支出。“錢借出去,卻打了水漂。這種情況不僅影響借錢人的心情,還會影響到雙方的關系。我們倆以前無話不談,現在我基本不理他了。連欠債還錢這么基本的要求都做不到,這個人的信譽也就可想而知了”。
調查中,43.6%的受訪者坦言如果對方有錢而沒有借出,自己會對雙方的情誼作出較低評價,27.9%的受訪者表示不會,28.5%的受訪者回答不好說。
“都說談錢傷感情,但這不能只怪被借錢的一方。”家住延安某縣的劉彩文向記者講述,她身邊有一個朋友,平時總不愛帶現金,吃飯、打車,經常向朋友借錢。“剛開始大家覺得數額小就借給她了,大多數人也沒想著讓她還。可后來她總是這樣,每次都借三五十元,慢慢就積累多了。但她不自覺,從來不主動還,讓人感覺很討厭”。
在劉彩文看來,輕易張口借錢又不及時還的人,往往自私懶惰,與這種人的情誼來得快,去得也快,即使斷了交情也沒什么可惜。“而且了解和信任一個人本來就需要時間,沒有必要因為別人沒借給自己錢就認為對方小氣,不夠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