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杭州市對2010年發布的《杭州市公共場所控制吸煙條例》進行修改,擬刪除此前征求意見稿中受到外界肯定的“室內公共場所、工作場所全面禁煙”,相反,允許室內設置吸煙區等。地方控煙法規的松動,是否會弱化“公共場所不能抽煙”的觀念共識,并讓公共場所無煙化變得舉步維艱呢?
以退為進事半功倍
張全林:控制吸煙不等于全面禁煙,條例允許室內設置吸煙區彰顯法規的人性化。一些城市專門設立“第三衛生間”,以解決帶異性孩子上廁所的尷尬,那么,在控煙的問題上,亦不妨借鑒此法,既然全面無煙化目前尚難以實現,那么設置吸煙區便是以退為進,反倒有利于漸進式控煙,凡事只有從實際出發,才會取得最佳效果。
露絲獨特:公共場所禁煙要堵也要疏,因為煙民的沖動性較強、原罪感較差,沒地方抽煙時就有可能躲到廁所、樓梯間抽煙,因此既要加大對公共場所抽煙的約束,也要提供一些緩沖區,此舉貌似為公共場所禁煙開了道口子,實則有效緩解了禁煙的執法強度,也消除了執法盲區。
風景城賞風景:允許室內公共場所設置吸煙區,既能達到公共場所禁煙和防止他人被動吸二手煙的目的,又能讓煙民有釋懷之所,可謂一舉兩得。畢竟我國吸煙者人數眾多,公民素質參差不齊,這種堵疏結合的舉措更適合國情民意,實施起來會更接地氣和人性化。
網開一面功虧一簣
泥河清心:杭州市修改公共場所控煙條例,允許室內設置吸煙區,無疑是打破了公共場所禁止吸煙的底線。如果設置的是全封閉吸煙區,不影響他人還說得過去,一旦吸煙區是敞開的,豈不是讓不吸煙者飽受二手煙的傷害?制定公共場所控煙條例,不能罔顧公共二字的基本含義,更不能為少數吸煙者的一時之快,綁架了大多數人的健康。
貴貴的蒲公英:雖然在公共場所設置吸煙區是一種人性化管理,但是彌漫的煙霧容易飄到其他公共區域,會讓不吸煙的公眾被迫吸食二手煙。此舉其實是打破“公共場所不吸煙”的既有共識,變相支持和縱容公共場所吸煙的行為,因為法規的口子一開,便會淡化公眾的控煙意識,使公共場所全面禁煙變得更加舉步維艱。
一更時分:在我國煙民眾多的大環境下,公共場所要全面控煙確實有很大的難度,但是這并不是設置“吸煙區”的理由,只有嚴格劃清公共行為的邊界才能培養真正的公民意識。雖然在控煙一事上“理想豐滿而現實骨感”,也要想辦法堅定地走下去,因為此事一有議價空間就將功虧一簣。
疏堵結合治標治本
幸福的冰塊:杭州修改控煙條例之舉可謂利弊兼具,室內公共場所、工作場所包括的范圍很大,無疑加重了執法力度,而設置吸煙區無形中也加大了財政支出。想要有效減少公共場所不文明煙民的數量,道德感化和法律約束必須雙管齊下。政府可以因地制宜合理設置吸煙區,如在學校、文物保護單位、醫療衛生機構等場所全面禁煙,而在機場、公園等人員密集場所可設置吸煙區,疏堵結合監管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建yang:公共場所全面禁煙雖是大勢所趨,但也要看到中國煙民眾多、積習難改的現狀,“執行難”問題不容小覷。法律法規也要體現務實精神,杭州修改控煙條例只是一種紓解之策,與此同時還應加大執法、輿論宣傳及道德約束力度,統籌兼顧,多管齊下,方能讓公共場所禁煙取得實效。
仙水忍:要真正做到室內公共場所全面無煙化,的確要付出巨大的執法成本,但若要建立一個個完全隔絕煙霧擴散的吸煙區,其成本也不可低估,更何況從目前的技術角度而言,幾乎難以徹底消除煙霧帶來的危害。鑒于公共場所全面無煙化已成為越來越多城市的共識,不妨多借鑒國外城市有益的先進經驗,并加大公共道德壓力和執法部門的監管力量,才是治標又治本之道。(主持:周培堯)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罕見出土五件古代“蒸鍋”,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