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銀到達拉薩
和騎友一起玩樂
川藏線上休息
8月23日,一場趣味十足的周末休閑騎游活動走進永安市大湖鎮,在十幾公里的騎行之余,30多位騎友聚在一起垂釣、燒烤、摘提子、品農家菜,歡聲笑語不斷。活動的發起者是賴月銀,一位愛旅游愛騎行的90后女孩。
“為了看不一樣的世界。”賴月銀從19歲開始自助旅行,22歲開始接觸專業自行車,23歲完成了一場歷時28天2000多公里的川藏騎行之旅,她的青春在路上閃光。
愛上自助游
賴月銀,永安市大湖鎮人,今年24歲。她性格開朗,自小就勇于接觸新事物。18歲后,她一拿到身份證,就開始攢錢籌劃自己的旅行。
四川,是賴月銀這么多年自助旅行的“起點”。“我很喜歡成都這座城市,成都因為地震,損失慘重,為拉動旅游業,次年推出‘熊貓卡’,很多景區可以憑卡免門票。”就這樣,2009年9月,賴月銀揣上2000多元,還有苦心搜羅的自助游攻略,就跟一同學坐上了開往成都的火車。那一個月,她訪遍了巴蜀美景,還圓了自己的“汶川”夢,為當地的小朋友送去了學習用品。在美麗的九寨溝,她和同學在湖邊閑坐了一下午,這份愜意觸發了她將“自助旅行”進行到底的念頭。
這以后,工作攢錢,辭職旅行,幾乎成了她的生活常態。她每年都會有至少一次的自助旅行,短則十幾天,多則一兩個月。北京、西安、杭州、西藏……除了東北三省和新疆,她幾乎跑遍了國內所有省份,她還自助去了泰國和尼泊爾。
比起第一次出游的攻略“依賴癥”,以后的自助旅行,賴月銀多了一份隨性。她喜歡這種在路上的感覺,“一切仿佛未知,待你細細探索。”最讓她開心的是,因為旅行,結識了許多天南地北志同道合的朋友。
“旅行可以讓人見到不一樣的世界,從不同角度去理解人生。”賴月銀說,旅行給予她最大的收獲是心態的改變,以前她的世界不大,比較自我,現在她學會了多角度看待問題,探索自我內心需求,寬容對待生活。
歷險川藏線
在這么多次的旅行當中,騎行川藏線是賴月銀覺得最震撼心靈的一次經歷。
川藏線318國道,從四川成都抵西藏拉薩,全長2000多公里,沿路擁有許多奇美迥異的自然風光,被譽為“中國人的景觀大道”。
“再不去的話,那些風景可能再也沒機會看到了。”2013年,得知318川藏線上許多盤山公路將漸漸不在,接連通上隧道,賴月銀按捺不住了。她在網絡上收集相關材料,結識了相同志向的全國各地騎友,出發前,通過網絡和各地騎友組成了10人“小驢隊”,于6月2日從四川成都向西藏進發。
318川藏線需翻越10余座海拔超過4000米的大山,奇險與奇美并存。這一路上,賴月銀碰到過山體滑坡,趟過“瀑布公路”,被藏獒追過,受過晴雨交替的洗禮,騎過108拐的盤山路,爬過幾十公里的大長坡,且一路高原反應纏身……她喻之為“苦行僧般的修行生涯”。
在新都橋時,賴月銀感冒發燒,在高原地區感冒是很危險的,隊友都勸她搭車,可她決定遵從內心指引,堅持騎行之路。隔天,由于生病和高原反應,她邊騎邊犯困,避之不及,撞上了迎面的農用車,剎車碟撞壞了,好在人無大礙。還有一次,雨后山體滑坡,眼看大塊的落石馬上砸下來了,幸好后面的隊友大聲提醒,她及時剎住車,躲過一劫。一路騎行,賴月銀感觸最深的是,隊友的照顧和他們因為險阻越發團結的內心。
第28天,凌晨5點從松多啟程,賴月銀騎了15個小時180多公里,翻過了最后一座海拔5013米的米拉山,最終抵達了心中的圣城拉薩。28天2000多公里,再苦再累的時刻,她都未曾想過放棄,也不曾搭過一次車,她知道,“長途騎行,無關體力,只要你有堅持到底的毅力。”最終站在布達拉宮前的那一刻,她心生驕傲,“終于如愿以償,用青春、用車輪丈量了夢想之路。”
騎行之路是辛苦的,然而,這一路,她也看到了最美的景致。激流上的瀘定橋、溜溜的康定情歌城、壯麗來古冰川、被喻為小瑞士的魯朗、像是被時光定格的然烏湖、圣湖納木錯的夕陽、虔誠的藏傳佛教文化、純樸熱情的藏民……這些都被她或圖或文地記錄了下來,成為彌足珍貴的回憶。快樂“騎游黨”
賴月銀是永安風行車隊的一員。車隊現有50多名隊友,年齡大到七零后,小至零零后。賴月銀笑稱,他們隊員分成兩派,一派是參加各項自行車賽事的騎行好手“競技黨”,一派是游山玩水的“騎游黨”,她自己是后者。
賴月銀回憶說,她跟車隊結緣是在2012年,那時的她已經有了騎行川藏的念頭,正在為挑選車子發愁。一次,在永安的街頭,她看到有人在騎行,興奮地將人一把攔下,也不管人家姓甚名誰,就一串“連環問”:“山地車什么品牌性能好?”“有專業騎行隊嗎?”“我想加入可以嗎?”就這樣,她很快在騎友的推薦下買了山地車,配齊了裝備,走上了騎行之路。
這以后,賴月銀經常跟騎友們一起到處騎行,永安許多鄉鎮的大路小道都留下了她的“騎跡”。白天,黑夜,烈日,大雨,都曾蹬著單車自在騎行。
今年5月,賴月銀和風行車隊的6名隊友創建了騎友們的烏托邦——“BIKE生活館”,作為騎行俱樂部,同時為騎行愛好者進行專業自行車的組裝,并經營周邊產品。她還負責經營公共微信號“永安拜客生活bike life”,為騎友們普及騎行知識,精心組織每一次的騎游活動。
賴月銀說,她希望通過自己和騎友的共同努力,推廣騎游文化,從而帶動更多人愛上“拜客(BIKE)”這種健康、環保又充滿樂趣的生活方式。(記者 陳莉莉 鄭繼濤文/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以“食”為媒 沙縣小吃亮相國家部委2025-04-2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