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有什么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三月的疫情,將許許多多的你我他聯系在了一起,讓我們走得更親,有了擔當,有了愛心。讓我們放下了“小我”,心凝聚到了一起
在當前防控疫情的嚴峻斗爭中,橫口鄉(xiāng)嚴格落實“快、準、嚴、實、細”要求,迅速動員部署,積極發(fā)揮基層黨組織的戰(zhàn)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成立12個臨時黨支部,把各方力量凝聚起來,形成戰(zhàn)“疫”大合力。
誰說污泥滿身的不算英雄
——走村入戶的守護
疫情就是命令。自疫情暴發(fā)以來,橫口鄉(xiāng)第一時間行動起來,鎮(zhèn)村兩級干部聞令而動,醫(yī)護人員、村醫(yī)白衣執(zhí)甲,逆行出征,縣直機關干部主動下沉,教師隊伍志愿加入.......烈日下、風雨中、街上、路口、田間、地頭......他們的身影無處不在,在摸排管控、衛(wèi)生消殺、卡口執(zhí)勤、全員核酸檢測采樣等各個環(huán)節(jié)中貢獻了志愿力量。11天,4輪核酸,14363次采樣,5000余次的宣傳,6000余條的短信提醒,背后凝結的是無數人的汗水,只為了守護無疫橫口。
“抗疫路上,每個人都不容易”。5名村醫(yī)發(fā)揮人熟、地熟、情況熟的優(yōu)勢,主動化身“大白”助力全員核酸檢測,走村入戶為不便出行的群眾采集核酸,為疫情防控筑起了牢固堤壩。鄉(xiāng)間小道蜿蜒,穿著防護服的他們被村干部騎摩托車載著穿梭在村里的各個角落,成為一道別樣的風景。有好幾處地方摩托車無法到達,需要步行,他們二話不說,拎著采樣箱,繼續(xù)往下一戶村民家走去。
誰說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
——披星戴月的堅守
從第一輪核酸的9小時到第四輪的4小時,這是一場與時間的賽跑。月明星稀的夜晚,鈴聲、人聲、翻紙聲交織在一起,奏響了防疫協力“交響曲”。有人在通知群眾要準時參加核酸檢測,有人在摸排人員信息,有人在宣傳防疫知識.....第二天凌晨四、五點,有人已經起床準備出發(fā)去守護廣大群眾的歲月靜好,有條不紊的布置現場、場地消殺、設置“一米線”......
“測溫測成了習慣性動作”。在核酸采樣現場,由鎮(zhèn)村干部、縣直機關下沉干部組成的20名測溫小分隊正不斷重復著同一個動作。抬手、放下,從天黑到天亮,1.4萬余次的測溫已練成了習慣性動作。
“泡面泡出了大餐的感覺”。在4個交通卡口,是黨員干部和志愿者們24小時的輪值堅守筑起了外防輸入的“銅墻鐵壁”。不能按時吃飯的他們經常就是一桶泡面“滿足”了自己,還互相打趣著說“泡面也有大餐的感覺”。
誰說對弈平凡的不算英雄
——應急小隊的守候
在橫口鄉(xiāng)疫情防控志愿者招募令的號召下,護林員、巡河員、黨代表、人大代表等紛紛響應,自發(fā)組成一支應急小隊,加入到疫情防控“大家庭”中。
“生于平凡,不甘平庸”。盡管他們都是生活中平凡的普通人,但面對這波疫情的“倒春寒”,他們不甘平庸,抗疫一線隨處可見他們的身影。不論多早、多晚,應急小隊們時刻在線,同大家一起并肩作戰(zhàn)。
誰說奔赴一線的才算英雄
——社會各界的守望
自疫情發(fā)生以來,各界愛心人士和鄉(xiāng)賢挺身而出,積極捐款捐物,他們雖未直接奔赴在疫情防控一線,但仍以他們的方式支持橫口鄉(xiāng)疫情防控工作。截至3月24日,累計收到捐款6萬余元:鄉(xiāng)賢郭清祥、郭永強父子捐贈30000元,鄉(xiāng)賢郭金倫捐贈10000元;鄉(xiāng)賢蘇長春捐贈5000元等......同時,雙恒集團捐贈口罩10000個、暖心慰問品3000元;永春縣信鴿協會捐贈口罩10000個。
......
在此,橫口鄉(xiāng)黨委、政府向所有參與和支持我們疫情防控工作的人員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真摯的感謝!疫情不退,我們不退。讓我們繼續(xù)攜手并肩,眾志成城,同心抗疫,相信用不了多久,定將迎來疫情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