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央、省委關于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有關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關于實施人才“港灣計劃”的有關部署,立足縣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的“深入實施‘全面轉型、全境美麗、全域旅游、全員招商、全速崛起、全民幸福、全力保障’七大行動,真抓實干,跨越趕超,奮力譜寫永春綠色崛起新篇”的奮斗目標,現就貫徹落實泉州市人才“港灣計劃”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目標
通過貫徹實施人才“港灣計劃”,健全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激發和釋放人才創新創業活力,推動人才總量穩步增長、人才素質大幅提升、人才結構進一步優化。力爭到2020年,引進和培育科技創業創新領軍人才(團隊)4名、高層次創業創新人才(團隊)40名、現代工匠1500名,創建國家級檢測中心1個,省級以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和企業技術中心5家,科研院所或公共技術服務平臺1個,參與制定國家、行業和地方標準3項,推進人才工作由“服務支撐產業”向“引領產業發展”升級。
二、主要措施
?。ㄒ唬﹦撔氯瞬殴芾眢w制
1.轉變編制和崗位管理方式。改進事業單位編制管理方式,對符合條件的公益二類事業單位實行備案制管理。在公立醫院試行“人員控制數”管理。探索實行高層次人才專編專用管理規定。建立人編捆綁、人走編收的編制周轉池制度。允許專業性較強的事業單位設置特設崗位,用于符合我縣年度緊缺急需人才引進指導目錄的高層次人才引進。
2.完善多元化人才評價機制。建立高級職稱評審綠色通道,對獲得國家科學技術二等獎(排名前3)、中國發明專利金獎(發明人排名前2)、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家基金、國家“千人計劃”和“萬人計劃”人選、“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福建省引進高層次創業創新人才,可直接確認相應專業最高級別專業技術資格,屬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可直接聘任相應專業技術職務,其高級崗位職數單列。對業績突出、成果顯著的優秀中青年人才,可打破學歷、任職資歷要求,申報高一級專業技術職務。創新非公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人才評價工作,力爭在我縣設立香產業非公中級職稱評審試點,探索在行業協會、龍頭企業、新型科研機構等開展職稱自主評聘試點。
?。ǘ┙∪瞬乓M機制
3.優化人才引進政策。梳理完善我縣人才政策體系,制定出臺我縣高層次人才認定標準和認定辦法,實現人才認定由評審制向資格條件制轉變。加大人才工作財政投入力度,將人才工作專項經費從年預算300萬元增至1000萬元。支持我縣高層次人才(團隊)申報上級人才項目,入選國家“千人計劃”、省引才“百人計劃”等市級以上人才計劃(工程)的,給予配套獎勵,發揮政策疊加的乘數效應。對有突出貢獻和重大影響力的高層次人才(團隊),按“一事一議”追加支持。
4.拓寬引才引智渠道。定期收集和發布企事業單位人才需求信息,組織企事業單位到國內重點高校開展專題推介活動,建立常態化的引才引智渠道。推進“永春籍人才回歸創業工程”,開展永僑精英故鄉行、海外永春社團青年精英研習班等活動,發揮僑聯、工商聯、科協、工青婦等群團組織團結人才、舉薦人才的優勢,依托異地商會、駐外機構、海外社團建立引才聯絡站,促進資金、項目、技術、人才的回歸。設立人才推介獎勵,推介或引進的高層次人才在我縣入選國家“千人計劃”、省引才“百人計劃”的,分別給予推介人(機構)5萬元、3萬元獎勵;確認為省引進高層次人才A類的,給予推介人(機構)5萬元獎勵,確認為省引進高層次人才B、C類的,給予推介人(機構)1萬元獎勵。
5.實施項目帶動戰略。建立招才引智與招商引資聯動機制,成立引才工作小組,依托重大商貿活動擴大引才視野,以九牧陶瓷智慧產業園、博純材料、匯源果汁、永燠制藥、梅洋包裝等重大項目為重點,推進人才引進與項目建設深度對接,實現引資、引技、引智并舉,力爭我縣在高層次人才引進的數量和質量上有新突破。
6.深化永臺交流合作。用好用足省、市關于臺灣青年人才來閩就業創業優惠政策,發揮余光中文學館被臺盟中央確立為“兩岸文化交流基地”的紐帶作用,立足我縣現代農業、花卉苗木、文化、旅游、鄉村建設等優勢,創建臺灣青年創業基地、新型農民交流培訓基地、臺灣青年創業服務中心,建立永臺技術合作、人才培養常態化機制,引進臺灣高校師資和大學生項目等優質資源。
(三)推進人才培養工程
7.現代農業產業人才集聚工程。統籌推進泉州市事業人才高地(縣農技推廣站)、綠源柑桔苗木繁育場院士工作站、福建農林大學研究生工作站建設,打造現代農業產業人才聚集基地,加快引進現代農業領軍人才。加強農村實用人才教育培訓,持續推進“雨露計劃”,依托福建農林大學、福建農業職業學院、永春職專等高等學校、職業院校定向培養新型職業農民,加大現代農業非公職稱評審和職業技能鑒定力度,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術的農村實用人才。
8.香產業人才培養工程。持續推進香產業人才培養“五大工程”,培育香產業領軍人才和營銷、文創、展會人才,加快香都文創園建設,推進香產業和文創產業融合,促進香產業提檔升級。積極創建國家燃香類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加強與中國林科院、上海香精香料研究院、省質檢院戰略合作,吸引聚集行業高層次人才,推動科研成果轉化,打造“國字號”平臺,起草制定國家、行業和地方標準,提升我縣在香行業的話語權。
9.特色文化人才傳承工程。加強文化名家培養,重點扶持資助一批非遺、文化創意、工藝美術等名家開展創作研究、展演交流等活動。積極組織漆籃、紙織畫、制香、陶瓷、老醋等民間藝人、傳統技藝人才申報市級、省級、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非遺傳承人,建立大師工作室、非遺傳習所,培育具有本地特色的傳統文化人才。推進永春白鶴拳段位考試評審工作,建立中國永春白鶴拳段位標準,為申報“中國武術之鄉” 培養白鶴拳后備人才。
10.技能人才支撐工程。建立以行業企業為主體、職業院校為基礎、社會培訓機構為補充的技能人才培養體系。探索實行職業院校、技工院校學歷畢業文憑加職業資格證書的“雙證書”培養模式,在永春職專創建產業技工培養基地,積極開展職業技能鑒定。鼓勵企業建立“首席工程師”、“首席技師”制度,設立技能大師工作室,對入選市級以上技能大師(名師)工作室的企業給予配套獎勵。支持行業協會、企業舉辦全縣、全市行業技能競賽,采取以賽代評、以賽促評的方式評價技能人才,培育一支數量充足、技藝精湛、結構合理、適應我縣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要求的技能人才隊伍。
11.社會事業人才保障工程。實施名師名校長培養工程,選拔骨干教師、中青年學科帶頭人和優秀校長到名校跟崗學習、掛職鍛煉,發揮泉州幼高專永春校區的優勢,邀請全國各地名師名校長開展學術交流和專題講座,推進“名師工作室”建設,不斷提升教學和辦學水平。實施名醫培養工程,鼓勵醫療單位聘請醫學院士和國家級、省級醫學專家擔任名譽院長、顧問,帶動培養一批醫學領軍人才和學術技術帶頭人。推進與福建省中醫藥大學戰略合作和醫聯體建設,支持公立醫院建設一批集實踐教學、規范化培訓、繼續教育于一體的臨床能力培訓基地,創建全國中醫藥先進縣,打造醫療人才聚集環境。重視抓好社會工作人才培養,扶持民辦社工服務機構發展,培育一支職業化、專業化的社會工作人才隊伍。
?。ㄋ模嫿ㄈ瞬虐l展平臺
12.產學研平臺建設。持續推進“永春智匯園”軟硬件建設,做好花卉院士工作站、福建農林大學研究生工作站的入駐和運作。切實發揮“永春智匯園”引導、協調、服務產學研合作的橋梁紐帶作用,引進產業發展急需的科研機構、知名院校來永設立分支機構,建立院士、專家、博士后等工作站,推動“國字號”研發機構建設。搭建高端學術交流平臺,適時舉辦高水平的學術論壇、科技峰會,柔性引進重點行業、重要領域、新興產業高層次創業創新人才,推動人才引領產業發展。
13.企業技術研發平臺建設。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大力支持具有一定基礎的高成長性企業設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行業技術開發中心、企業技術中心、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新型科研機構,發展高新技術企業、創新型企業、科技小巨人企業,為引進高層次人才搭建創業創新平臺。
14.眾創空間、孵化基地建設。加大對眾創空間扶持力度,整合我縣電子商務產業園、永春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電子商務)孵化基地、青年創業園、老醋文創園、香都文創園、永臺創業園等六大創新載體資源,構建“大孵化器”聯盟,促進資源共享、協同創新,創建市級、省級眾創空間。
?。ㄎ澹﹥灮卜窄h境
15.構建人才綜合服務平臺。整合相關部門人才服務職能,在縣就業和人事人才公共服務中心設立高層次人才“一站式”服務專窗,為各類高層次人才提供政策咨詢、項目申報、業務辦理等“一攬子”服務。完善高層次人才網站等網絡平臺建設,實行線上線下結合的人才服務模式,簡化服務流程,提高服務效率。
16.發展人力資源服務業。加強省、市、縣三級人才市場的互動聯動,加快縣人才市場和人力資源市場的整合,爭取設立海峽人才市場永春聯系點,健全我縣人才市場服務體系。加強對本縣中小型人才中介服務機構的扶持,鼓勵與省內外知名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合資合作,推進各類社會組織和人才中介服務機構發展。加大政府購買服務力度,推進人才管理部門簡政放權,引導人才中介服務機構有序承接政府轉移的人才培養、評價、流動、激勵等職能。
17.實施人才安居工程。對本縣認定的在永無住房的高層次人才,按照不同層次分別給予10—100萬元的購房補助。在現有庫存房源中籌措一批人才住房、人才周轉房,強化人才住房保障。鼓勵用人單位向人才提供安家補助、購(租)房補貼。
18.便利人才子女就學。完善高層次人才子女來永接受學前教育、義務教育和高中階段教育的優惠政策,進一步優化《永春縣高層次人才子女入學申請和辦理規定(試行)》。
19.統籌解決人才配偶就業。引進高層次人才的配偶需要就業的,根據原就業情況和個人條件,由用人單位和有關職能部門優先推薦就業,幫助協調解決。
20.提升人才醫療保障水平。每年組織我縣優秀人才和高層次人才進行免費體檢。探索建立高層次人才就醫綠色通道,為高層次人才提供預約診療。
三、組織保障
(一)強化組織領導。健全人才工作領導機制,調整充實縣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成員,明確各成員單位工作職責和分工,完善領導小組工作制度,進一步加強對全縣人才工作的領導和統籌協調。將行業、領域人才隊伍建設列入相關職能部門“三定”方案,縣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要明確人才工作分管領導和聯絡員。各鄉鎮要將人才工作納入黨政領導班子分工,明確人才工作分管領導。樹立全縣人才工作“一盤棋”理念,共享資源、抱團發展。
?。ǘ簩嵐ぷ髫熑?。加大人才工作目標責任制的考評力度,提高人才工作在績效考評的分值比重,將人才工作納入黨建述職的重要內容。聯合兩辦督查室、效能辦定期對人才工作落實情況進行督查,建立月通報、季度匯報、半年檢查、年度評估制度,重點對人才隊伍建設、職能作用發揮、經費投入、體制機制創新等情況進行督查。各鄉鎮各單位要立足工作職責和分工,采取工作項目化管理方式,研究制定具體落實措施,明確時間表和路線圖,切實推進人才“港灣計劃”深入實施。
(三)加強宣傳引導。健全黨政領導干部和縣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聯系重點人才制度,完善專家決策咨詢制度,暢通各類人才建言獻策渠道,發揮智庫作用。加強政策解讀和輿論宣傳,設立人才宣傳專欄,拍攝人才工作專題宣傳片,讓“港灣計劃”深入人心。舉辦首屆永春縣人才創業創新大賽,開展技能大師、優秀教師、青年傳統文化人才、科技創新成果評選等系列活動,經常性組織高層次人才沙龍,造濃識才愛才敬才用才氛圍,增強人才的榮譽感和歸屬感,激發各類人才創業創新熱情。
本意見與我縣此前出臺的政策有重復、交叉的,按照從新、從優原則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