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委人才〔2017〕1號
中共德化縣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關于印發
《德化縣貫徹落實泉州市人才“港灣計劃”的若干意見》的通知
各鄉鎮黨委,縣直各單位,省、市駐德化各單位:
《德化縣貫徹落實泉州市人才“港灣計劃”的若干意見》已經縣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審議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
中共德化縣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
2017年5月24日
德化縣貫徹落實泉州市人才“港灣計劃”的若干意見
為深入實施人才強縣戰略,全面落實德化縣“十三五”規劃綱要,加快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更大力度聚集各類優秀人才,加快創新轉型,推動長遠發展,根據中央、省委關于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有關部署和《中共泉州市委 泉州市人民政府關于實施人才“港灣計劃”的若干意見》等文件要求,結合我縣實際,制定本意見。
一、完善人才管理體制
落實黨管人才責任,健全完善黨委統一領導,組織部門牽頭抓總,有關部門各司其職、密切配合,社會力量發揮重要作用的工作格局和運行機制。推進人才管理部門簡政放權,建立人才工作服務清單和責任清單,優化人才公共服務流程,提高人才管理服務效率。落實用人主體自主權,保障用人主體在人才評價以及培養、引進、使用中的主導作用,建立科學化、社會化、市場化的人才評價制度。
二、健全人才組織保障
調整充實縣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定期召開人才工作領導小組會議,及時研究解決人才工作中的重難點問題,加強對人才工作的組織領導。健全人才工作重大事項報告、重點項目報備、信息溝通、例會、掛鉤聯系等制度,建立更為科學的人才工作決策和協調機制。落實人才工作督查考評機制,強化對人才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各鄉鎮人才工作目標責任制考評。完善黨政主要領導聯系優秀人才和職能部門直接聯系企業工作制度,加強人才工作特派員、企業人才工作高級聯絡員、鄉鎮和縣直成員單位人才工作者隊伍建設,壯大人才工作隊伍力量。
三、提供人才政策支持
立足產業轉型升級,健全完善人才政策體系,為我縣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政策保障。研究制定出臺青年人才創新創業扶持政策,激發人才干事創業熱情。籌建人才創新創業投資基金,采取以獎代補、擔保貸款等方式扶持人才創新創業。探索建立高層次人才專編專用管理制度,按照“人編捆綁,人走編收”的原則進行管理,提升事業編制資源使用效益。實施人才安居工程,制定完善以人才公寓租賃為主要方式的人才住房優惠政策,為人才提供住房保障。
四、強化平臺載體建設
深化產業人才集聚基地建設,推動企事業單位創建一批支撐人才創新創業的科技研發平臺和院士、專家、博士后等工作站,積極轉化應用科研成果。建立人才工作站,采取“人才+項目”、“人才+產業”、“人才+課題”等模式,組團領辦人才工作重點項目。創建駐外人才工作聯絡站,健全完善德化新型智庫,實施人才回歸工程,用好德化籍高端智力資源。推進國際陶瓷藝術城、中國茶具城、大師園、新秀園、三班陶瓷創新創意集聚地建設,建好建強市人才工作直接聯系點,打造陶瓷產業高層次人才孵化基地。
五、推進人才隊伍建設
實施人才優先發展戰略,以項目化方式培育壯大陶瓷、教育、衛生、農村、電商、旅游、社會工作、非遺傳承等各類人才隊伍。立足產業轉型升級需求,實施產業人才素質提升工程,推行陶藝人才“雙導師”、企校“雙主體”等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探索開展“訂單式”選學,精準培育本土人才。舉辦技能競賽、作品展覽等活動,鼓勵支持各類人才參加學術交流、進修培訓、參評職稱榮譽,提升人才隊伍整體素質。
六、深化人才交流合作
積極開展國內外學術交流活動,帶動本土人才培養開發,打造陶藝人才國際化合作平臺。加強德臺人才交流合作,實現資源共享,吸引臺灣高層次人才來德創新創業。健全完善人才合作對接機制,圍繞優勢產業資源,組織開展人才互訪、聯合辦學等活動,推動區域間高層次人才交流合作。健全校地合作機制,聯合高校建設人才培訓、實訓基地,推動人才共育。定期舉辦高層次人才沙龍活動,搭建高層次人才溝通交流平臺。
七、加大人才經費保障
按照“政府引導、社會參與、金融支持”的方式,整合資金資源,探索政府性投入的融資途徑和方式,在實施重大建設工程和項目中統籌安排人才開發培養經費,加大人才工作財政投入力度。建立多渠道籌資、多主體投入的人才經費投入機制,鼓勵支持企事業單位和社會組織建立人才發展基金、創業投資引導基金。鼓勵金融機構降低人才創業資金貸款擔保條件,對高層次人才配備相應的信用授信額度(免抵押、免擔保),加大對人才的資金扶持力度。統籌整合人才開發培養經費,實行人才資金項目化管理,促進人才資金制度化、科學化、規范化運作。
八、實施精準引才聚才
圍繞我縣支柱產業、新興產業,發揮各類引才平臺和用人單位招才引智的主體作用,常態化開展引才引智。遴選確定一批產學研合作重點單位作為引才工作試點,探索實施“領軍人才+創新團隊+創新項目”的精準引才模式,大力引進急需緊缺高層次人才(團隊)。創新載體辦法,依托各類商貿活動、交流平臺,建立“招商引資+招才引智”聯動機制和人才舉薦制度,探索實施重大引才活動服務外包,暢通海內外引才引智渠道。推行柔性引才,支持專家院士等人才開展技術項目對接,支持企事業用人單位市場化引進擁有先進技術成果和管理經驗的科研人才、職業經理人和管理團隊,實現引資、引技、引智并舉。
九、激勵人才創新創業
提高高層次人才政治待遇,在各級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勞動模范推選中給予優先推薦。鼓勵支持高層次人才參加國家、省、市級人才評選表彰活動,對獲獎者給予縣級配套疊加獎勵。探索企事業單位高層次人才分配方式改革,根據用人單位實際試行協議工資、年薪制、項目工資制、股權期權激勵等多種分配制度,提振高層次人才干事創業熱情。推進職稱制度改革,探索開展職稱自主評聘試點,積極引導企業專業技術人員參加社會化職稱評審。對具有國(境)外專業工作經歷、學術或專業技術貢獻的高層次留學人才,放寬或免除參評高級專業技術職稱所需的國內任職年限要求。對具有重大科研成果或突出貢獻的優秀中青年人才,放寬參評高一級專業技術職稱所需的學歷、任職資歷要求。
十、優化人才工作環境
統籌整合人才綜合服務資源平臺,定期發布人才需求信息,構建高效便捷、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人才服務模式。建立德化縣高層次人才服務中心,實行人才“一站式”服務制度,為人才提供政策咨詢、項目申報、業務辦理等服務。完善德化縣高層次人才子女就學優惠政策,解決高層次人才子女教育問題。統籌解決引進高層次人才配偶和子女就業問題,由用人單位和有關職能部門給予優先推薦。開通高層次人才就醫綠色通道,提供優質的醫療保健、療養休假服務。為高層次人才提供免費的景區、公共交通服務,優先辦理基本養老、工傷等社會保險及落戶、出入境、停居留等業務。開展人才主題宣傳活動,加強政策解讀、人才工作典型和輿論宣傳工作。
附件:《德化縣貫徹落實泉州市人才“港灣計劃”的若干意見項目分解表》
附件:
德化縣貫徹落實泉州市人才“港灣計劃”的若干意見項目分解表
序號 項目主要內容 責任單位
一、完善人才管理體制
1 落實黨管人才責任,健全完善黨委統一領導,組織部門牽頭抓總,有關部門各司其職、密切配合,社會力量發揮重要作用的工作格局和運行機制。 縣委組織部
2 推進人才管理部門簡政放權,建立人才工作服務清單和責任清單,優化人才公共服務流程,提高人才管理服務效率。 縣人社局
縣委編辦
3 落實用人主體自主權,保障用人主體在人才評價以及培養、引進、使用中的主導作用,建立科學化、社會化、市場化的人才評價制度。 縣人社局
二、健全人才組織保障
4 調整充實縣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定期召開人才工作領導小組會議,及時研究解決人才工作中的重難點問題,加強對人才工作的組織領導。 縣委組織部
5 健全人才工作重大事項報告、重點項目報備、信息溝通、例會、掛鉤聯系等制度,建立更為科學的人才工作決策和協調機制。 縣委組織部
6 落實人才工作督查考評機制,強化對人才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各鄉鎮人才工作目標責任制考評。 縣委組織部
7 完善黨政主要領導聯系優秀人才和職能部門直接聯系企業工作制度,加強人才工作特派員、企業人才工作高級聯絡員、鄉鎮和縣直成員單位人才工作者隊伍建設,壯大人才工作隊伍力量。 縣委組織部
三、提供人才政策支持
8 立足產業轉型升級,健全完善人才政策體系,為我縣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政策保障。 縣委組織部
縣人社局
9 研究制定出臺青年人才創新創業扶持政策,激發人才干事創業熱情。 縣委組織部
縣人社局
縣陶瓷辦
團縣委
10 籌建人才創新創業投資基金,采取以獎代補、擔保貸款等方式扶持人才創新創業。 縣委組織部
縣財政局
縣金融辦
11 探索建立高層次人才專編專用管理制度,按照“人編捆綁,人走編收”的原則進行管理,提升事業編制資源使用效益。 縣委編辦
12 實施人才安居工程,制定完善以人才公寓租賃為主要方式的人才住房優惠政策,為人才提供住房保障。 縣委組織部
縣住建局
四、強化平臺載體建設
13 深化產業人才集聚基地建設,推動企事業單位創建一批支撐人才創新創業的科技研發平臺和院士、專家、博士后等工作站,積極轉化應用科研成果。 縣人社局
縣經信局
縣科技局
縣陶瓷辦
14 建立人才工作站,采取“人才+項目”、“人才+產業”、“人才+課題”等模式,組團領辦人才工作重點項目。 縣人社局
縣科技局
縣科協
15 創建駐外人才工作聯絡站,健全完善德化新型智庫,實施人才回歸工程,用好德化籍高端智力資源。 縣委組織部
縣委統戰部
縣委臺工辦
縣工商聯
縣僑聯
16 推進國際陶瓷藝術城、中國茶具城、大師園、新秀園、三班陶瓷創新創意集聚地建設,建好建強市人才工作直接聯系點,打造陶瓷產業高層次人才孵化基地。 縣發改局
縣陶瓷辦
市工藝美院
三班鎮
五、推進人才隊伍建設
17 實施人才優先發展戰略,以項目化方式培育壯大陶瓷、教育、衛生、農村、電商、旅游、社會工作、非遺傳承等各類人才隊伍。 各鄉鎮
縣委人才工作
領導小組成員單位
18 立足產業轉型升級需求,實施產業人才素質提升工程,推行陶藝人才“雙導師”、企校“雙主體”等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探索開展“訂單式”選學,精準培育本土人才。 縣委組織部
縣人社局
市工藝美院
縣職校
19 舉辦技能競賽、作品展覽等活動,鼓勵支持各類人才參加學術交流、進修培訓,參評各項職稱榮譽,提升人才隊伍整體素質。 各鄉鎮
縣委人才工作
領導小組成員單位
縣陶瓷辦
六、深化人才交流合作
20 積極開展國內外學術交流活動,帶動本土人才培養開發,打造陶藝人才國際化合作平臺。 縣人社局
縣經信局
21 加強德臺人才交流合作,實現資源共享,吸引臺灣高層次人才來德創新創業。 縣委臺工辦
22 健全完善人才合作對接機制,圍繞優勢產業資源,組織開展人才互訪、聯合辦學等活動,推動區域間高層次人才交流合作。 縣人社局
23 健全校地合作機制,聯合高校建設人才培訓、實訓基地,推動人才共育。 縣教育局
市工藝美院
24 定期舉辦高層次人才沙龍活動,搭建高層次人才溝通交流平臺。 縣委組織部
縣人社局
縣陶瓷辦
團縣委
七、加大人才經費保障
25 按照“政府引導、社會參與、金融支持”的方式,加大人才工作財政投入力度,探索政府性投入的融資途徑和方式,在實施重大建設工程和項目中統籌安排人才開發培養經費。 縣委組織部
縣財政局
26 建立多渠道籌資、多主體投入的人才經費投入機制,鼓勵支持企事業單位和社會組織建立人才發展基金、創業投資引導基金。 縣委組織部
縣財政局
縣金融辦
27 鼓勵金融機構降低人才創業資金貸款擔保條件,對高層次人才配備相應的信用授信額度(免抵押、免擔保),加大對人才的資金扶持力度。 縣委組織部
縣金融辦
28 統籌整合人才開發培養經費,實行人才資金項目化管理,促進人才資金制度化、科學化、規范化運作。 縣財政局
八、實施精準引才聚才
29 圍繞我縣支柱產業、新興產業,發揮各類引才平臺和用人單位招才引智的主體作用,常態化開展引才引智。 縣委組織部
縣人社局
縣招商辦
30 遴選確定一批產學研合作重點單位作為引才工作試點,探索實施“領軍人才+創新團隊+創新項目”的精準引才模式,大力引進急需緊缺高層次人才(團隊)。 縣科技局
縣人社局
31 創新載體辦法,依托各類商貿活動、交流平臺,建立“招商引資+招才引智”聯動機制和人才舉薦制度,探索實施重大引才活動服務外包,暢通海內外引才引智渠道。 縣委組織部
縣人社局
縣招商辦
32 推行柔性引才,支持專家院士等人才開展技術項目對接,支持企事業用人單位市場化引進擁有先進技術成果和管理經驗的科研人才、職業經理人和管理團隊,實現引資、引技、引智并舉。 縣委組織部
縣人社局
縣科技局
縣科協
九、激勵人才創新創業
33 提高高層次人才政治待遇,在各級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勞動模范推選中給予優先推薦。 各鄉鎮
縣委組織部
縣總工會
34 鼓勵支持高層次人才參加國家、省、市級人才評選表彰活動,對獲獎者給予縣級配套疊加獎勵。 縣委組織部
縣人社局
35 探索企事業單位高層次人才分配方式改革,根據用人單位實際試行協議工資、年薪制、項目工資制、股權期權激勵等多種分配制度,提振高層次人才干事創業熱情。 縣人社局
36 推進職稱制度改革,探索開展職稱自主評聘試點,積極引導企業專業技術人員參加社會化職稱評審。 縣人社局
37 對具有國(境)外專業工作經歷、學術或專業技術貢獻的高層次留學人才,放寬或免除參評高級專業技術職稱所需的國內任職年限要求。對具有重大科研成果或突出貢獻的優秀中青年人才,放寬參評高一級專業技術職稱所需的學歷、任職資歷要求。 縣人社局
十、優化人才工作環境
38 統籌整合人才綜合服務資源平臺,定期發布人才需求信息,構建高效便捷、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人才服務模式。 縣人社局
39 建立德化縣高層次人才服務中心,實行人才“一站式”服務制度,為人才提供政策咨詢、項目申報、業務辦理等服務。 縣人社局
40 完善德化縣高層次人才子女就學優惠政策,解決高層次人才子女教育問題。 縣教育局
41 統籌解決引進高層次人才配偶和子女就業問題,由用人單位和有關職能部門給予優先推薦。 縣委組織部
縣人社局
42 開通高層次人才就醫綠色通道,提供優質的醫療保健、療養休假服務。 縣委組織部
縣衛計局
43 為高層次人才提供免費的景區、公共交通服務,優先辦理基本養老、工傷等社會保險及落戶、出入境、停居留等業務。 縣公安局
縣人社局
縣交通局
縣旅游局
44 開展人才主題宣傳活動,加強政策解讀、人才工作典型和輿論宣傳工作。 縣委宣傳部
縣委組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