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泉州臺商投資區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實施“塑網、強網、智網”黨建引領城鄉治理工程,大力推進組織重塑、功能重塑和機制重塑,不斷夯實城鄉治理底座,努力打造高質量發展的善治之區。
組織引領塑網 實現全域覆蓋
堅持“網格塑形、黨建鑄魂”,推動組織優勢延伸至基層治理神經末梢。強化一體調度。歸并組織、綜治、民政、公安等多個業務網絡,實行“一張網格管治理”,明確一個工作專班、一張事項準入清單、一套工作流程,實現“多網合一、一網統管”。依托各級黨組織,搭建區級指揮層、鄉鎮樞紐層、片區保障層、村社基礎層、網格單元層的治理“動力主軸”,上下貫通,集成管理。細化治理精度。充分考量管理寬度、復雜程度、社會形態等因素,按照“就近、類聚、小型、靈活”原則,精準劃分381個單元網格、1153個責任網格。針對整建制拆遷、群眾集中“上樓”的村,以小區、樓棟為單位細分網格,如金沙花苑小區黨支部探索“三田制”樓棟微網格,推動組織到樓、結對到戶、服務到人。針對規模較大、職住一體的玖龍紙業、湖東學園等單位,單獨設立網格,細化治理顆粒度。優化組織體系。建立375個單元網格黨支部、黨小組,推動網格黨組織全覆蓋。強化區域聯動,深化“大黨委”、片區黨建聯盟等機制,組織190余個機關企事業黨組織與網格黨組織聯建共建,建立黨建聯席會議制度,定期研究解決網格事務,形成“一核多元、一呼百應”的生動局面。
力量入格強網 實現協同共治
聚焦平時服務、關鍵時期攻堅、平戰結合,一體抓好“專兼聯”團隊建設,匯聚起基層治理的強大動能。專職隊伍保障。整合鎮村干部、退役軍人、人民調解員等基層治理力量,配備專職網格員805名,每萬名常住人口平均配備村(社區)工作者由22.2名提高至32.9名。建立網格員設崗定責、日常管理、量化考核、結果運用的全過程管理體系,差異化落實獎懲,2022年來,涌現20名“最美網格員”,樹牢實績實干的鮮明導向。鄰里力量共治。堅持以黨的工作帶動群團、社會組織進網入格,78個村(社區)全面成立黨員先鋒隊、青年突擊隊和巾幗志愿者服務隊,筑家扶貧協會、百崎回族鄉愛心公益協會等力量成為基層治理“合伙人”,探索“厝邊四事”“鄰事五議法”“37℃工作法”等載體,有效推動鄰里守望相助。機關組團下沉。以“聯鎮聯片聯村聯戶”為抓手,深入開展“雙報到”工作,推動23個機關企事業單位黨組織包聯78個村社。建立“居民點單、網格派單、在職黨員接單”工作模式,引導1000余名在職黨員幫扶困難群眾539名,對接落地惠民強村項目28個。
數字賦能智網 實現高效暢達
加快數字化和網格化的耦合融合,提升辦事效率和服務水平。“小信息”匯成“大數據”。整合12345、訴源治理等平臺,建設區社會治理綜合指揮調度平臺,貫通村級三維可視化平臺,配套“匯智理”手機端APP,一體匯集基層黨建、社會治理、消防安全、兩違打擊等多個應用場景,實現數據信息一屏盡覽、事件上報一鍵流轉、指揮調度一令直達。累計接收基層治理事項20102件,辦結19251件,辦結率達95.8%。“小站點”托起“大服務”。依托黨建引領部門領辦社區“一籃子服務”機制,在鴻盛名邸小區、玖龍紙業等單元網格設立“親清家園”服務站,下放100多項區級行政審批服務事項,配備“紅色管家”幫辦代辦,實現群眾在網格內暢享優質便捷的服務。“小群組”撬動“大治理”。依托381個“鄰里社群”,推行網格黨員“修分爭星”,推動5000余名農村(社區)黨員化身網格哨點,常態化掛鉤6萬余戶群眾,第一時間收集訴求、對點服務,累計開展送學幫教、事務代辦等志愿服務4200余件次,厚植網格溫度。